医学心理学论文篇一: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应用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基础,以人为本的今天,人的本性受到尊重,在医学领域,医生应该承认患者的心理活动有着客观的正义性。针对其要求给予对症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就医生如何掌握患者心理,从人的本性出发,将解决患者心理要求作为医疗行为准则加以概述。1患者就医心理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为了长寿有病就要看医生,首先是考虑去哪家医院、找哪位医生?他一定选择有信誉的医院,找技术高超的医生就诊。他要向周围人群询问打听一下,听听对某医院或某位医生的评价,因此可以说凡是曾经来我们医院或经我看过的患者都是我们的宣传员,宣传他满意的,也宣传他不满意的,医生服务的好坏,有关医院的信誉。到了医院接触医生无非要求①诊断正确及时;②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③花费合理。各阶层人们的就医要求也不一样,农民患者想找一名中医老大夫,他愿意接受传统的中医中药对诊断什么病名他并不介意,他关心的是能不能治好,需要花多少钱?叫他入院住院有时他很为难,经济拮据?脱离不开家?城镇居民患者平均文化较高,对卫生常识了解得多,他关心的是,诊断什么病?怎样治疗?预后怎样?要求医生向他交代明确,刨根问底,富裕的人不考虑花钱多少。经医生诊断明确的患者,要问得病的原因是什么?能不能治好,需多长时间?需要打针或服药的患者,他要问这药的作用能达到什么治疗目的?有什么副作用?看了药物说明书以后要问医生这么多副作用能吃吗?需要手术的患者,关心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问开刀时疼痛吗?谁为他们做手术,这位大夫人品及技术怎样。经医生初诊不能确诊的患者,或者病者对诊断有怀疑,有时还要到其他医院找其他大夫在诊断一下以资对照。有条件的患者还要求去大城市医院就诊。要问医生:去那个大医院能解决我的病?挂什么科的号?重危患者及家属关心的是生命安危。抢救效果怎么样?能有机会转院吗?接到病危通知书以后,有的家属放弃抢救措施,要求出院回家,怕老人死在外边,或怕人财两空。老人病危,他的子女问医生:“我的哥哥在外地明早八时能赶到家,医生,老人能挺到明早八时不能?让父子见最后一面。”这是考验医生能不能准确估计患者死亡时间。临终患者心理较为复杂,考虑后事,急于减轻躯体痛苦,甚至想安乐死。越是年高老人越怕死,人之将亡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2心理治疗篇二:护理心理学论文护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现状李航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602049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护理工作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疾病护理,而是以病人为中心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临床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核心内容,以个性化护理、程序化护理、文化护理或宗教护理等形式,在充分的护患沟通中得以体现。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和护理实践的不断变革,随着心理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使作为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心理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关键词:护理心理学,发展史一、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真正科学概念的心理学和护理学,有仅有百余年的历史,护理心理学作为由二者的交叉形成的新兴独立学科,历史更短暂。我国普通高等“九五”规划首次将《护理心理学》列入高等护理教育的国家级规划教材,可视为当代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标志之一。二、国内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分析(一)国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1.心理学内涵与护理实践变革的共同拓展1955年美国学者莉迪亚、霍尔首次提出“护理程序”的概念,沪市全面应用护理程序,收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资料,制定并实施给予患者身心整体护理的计划。“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引发了护理实践领域的一系列变化:①强调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状况与其健康的关系。②护士角色兼有照顾者、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③医护是协作的伙伴,分工且合作。④患者的感受、情绪、要求等得到护士重视,患者可参与其治疗、护理方案的决策,且主观能动性得以调动。⑤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许多护理制度、措施均以患者为出发点。⑥大量增加人的心理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