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太平天国运动 VIP免费

太平天国运动 _第1页
1/5
太平天国运动 _第2页
2/5
太平天国运动 _第3页
3/5
太平天国运动篇一:太平天国运动精品新人教版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革命斗争的根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榨而进展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抗与探究,它打击了外来侵略权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根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开展历程的重要一环。关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入认识当今三农咨询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担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展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公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公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顶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二、教学目的知识目的: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衰历程的严重事件;识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才能目的:(1)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得失。(2)组织学生讨论《天朝田亩制度》并作出评价。(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缘故和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1)学习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构成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2)学习评价天京变乱的讲解,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迸发的缘故;《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难点: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再加上受有关影视作品的妨碍,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较多,且已有一定的分析才能。因而应引导学生在原有的根底上进展深化和拓展,总结历史开展的特点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课内容比拟繁杂,且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因而应安排学生进展充分的预习。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提出咨询题,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考虑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六、课前预备预备关于太平天国迸发、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道路图等视频、太平天国道路图动画、及有关图文材料,并制成多媒体。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不明白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调研存在不明白和咨询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二)情境导入展示目的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三农”咨询题放在了国家整体开展的战略高度上,“三农”咨询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我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不断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咨询题不断是中国社会的突出咨询题。在封建社会里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而在近代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压榨,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们曾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理想社会,把天国搬到人间。但是,他们却最终失败了。太平天国为什么会从成功走向失败?(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设立“太平天国纪念馆”,分成四个展厅展厅一为什么会发生太平天国运动?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消费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消费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要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要素,都同时妨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构造。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年--1849年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