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素材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1.洪秀全诗二首 其一 吾侪①罪恶实滔天,幸赖耶稣代赎全。 勿信邪魔遵圣诫,惟从上帝力心田。 天堂荣显人宜慕,地狱幽沉我亦怜。 及早回头归正果②,免将方寸③俗情牵。 其二 近世烟氛大不同,知天有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④,汉皇置酒尚歌风⑤。 古来事业由人做,黑雾⑥收残一鉴中。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 6 册 【解读】洪秀全是一个农民知识分子,做过多年的乡村塾师,能够作文赋诗。这里所录的两首诗,第一首当写于他创立和皈依拜上帝教之初,第二首则写于他正式发动太平天国起义的前夕,前后相隔好几年的时间。这两首诗的意境显然是大有区别的。第一首通常被称作“皈依诗”,主要反映了洪秀全一种特定的宗教情怀。起初,洪秀全是想通过科举跻身社会上层,但几次参加考试,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上。失意之中,他决心另寻他途。他仔细阅读基督教的布道书《劝世良言》,觉得大受启发,以从该书中获取的基督教知识,与其他文化素材杂糅起来,在 1843 年创立了拜上帝教,自己率先皈依。上录第一首诗就是写于这种背景之下。从中可以看出,这时的洪秀全接受了基督教义中的原罪、天堂地狱等说教,表示欣幸有耶稣代赎世人身上的原罪,决心不信“邪魔”而恪遵“圣诫”,心中要惟上帝是崇。但诗的最后有“归正果”之说,是不自觉地袭用了佛教语言。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并不等同于基督教,其中包含了相当驳杂的宗教观念。 上录第二首诗的写作之时,客观形势和洪秀全的思想状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经冯云山在广西紫荆山区的多年活动,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拜上帝会组织系统。洪秀全到达这里后,被推崇为首席领袖,并以他为核心,建立起一个领导集团。拜上帝会会众与地主势力乃至官府的冲突愈演愈烈,洪秀全他们决心发动起义,进行推翻清朝的武装斗争。这首诗正是抒发了洪秀全的此种情怀。诗中虽然仍带有宗教色彩(表示要崇拜上帝),但主调是顺应天意,做一番英雄事业,效法由造反而成就帝业的朱元璋(明主)和刘邦(汉皇),大干一场,扫清罪恶的重重“黑雾”,救世救民。 对比分析两首诗,有助于认识洪秀全的思想发展过程与客观时势条件的演变。下述信息特别值得注意:①创立拜上帝教之初洪秀全尚无明确的反清革命思想,主要是陷于对自创宗教的一种迷恋和信仰。②拜上帝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