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5)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红楼梦》的一大写作特点是描写的客观性,作者绝少站出来议论。我们可将《红楼梦》比作一席________的酒筵,酒筵摆好,厨师就不再出现,任凭你去________消受。而我们许多作家,制好一道“菜”,就在顾客面前________地解说示范,真是多余!A.琳琅满目品尝絮絮叨叨B.五光十色咀嚼絮絮叨叨C.五光十色品尝喋喋不休D.琳琅满目咀嚼喋喋不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长期以来,公款吃喝已成了一种所谓的“官场文化”,那些对公款吃喝有瘾者,不会觉得公款吃喝是多么丢脸的事,反而认为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B.国家接二连三地宣布降低药价,而降价幅度大的药品,却很快从市场上消失了,代之同类的高价药,这让消费者非常不满。C.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的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保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D.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规则与习惯并不一定是对立的,只是当二者发生冲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己习惯之力对抗公众的规则之墙,注定会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①这样才不会与众人背道而驰②只会把自己推到备感孤立的风口浪尖之上③正确的选择就是习惯要服从规则④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保留自己的习惯⑤如果固执己见,用自己的习惯去对抗规则⑥才能为自己营造人和之势,顺风顺水A.④①⑥⑤②③B.③④①⑥⑤②C.④⑤②③①⑥D.③①⑥④⑤②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2)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3)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4)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8)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孟子》)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论天性[英]培根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甚至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加以约束,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如果你想改变你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致力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大会由于受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在努力中不妨做些能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漂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就要从严从难克制自己,这一步好比练功的人缚着重物走路一样。其实苦练比实用还难,但其效果因而更好。如果某种天性太顽强,太难克服,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办法:一、要长时间地严格约束自己。比如有人每当生气时,就在心中暗诵26个字母以制怒。二、一点一滴地逐渐做起。比如有人在戒酒时,就采用每天比前一天少喝一点的办法,最后戒绝。当然,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能断然强制自己彻底根除不良习性,那是最令人钦佩的——“灵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此外古人还认为,矫枉不妨过正,用相反的习惯来改造天性,这也是不错的。只是要注意,那另一极端不要是又一种不良习惯才好。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以便有机会时时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人不能太相信一种天性的克服。因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时潜伏下来,当你放松时又溜回来。就像伊索寓言中那只猫一样,虽然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一只老鼠出现的时候,她就情不自禁地扑上去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者应该有自知之明地避免这种现原形的机会,或者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