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观后感篇一:电影天地玄黄观后感影片Baraka观后感Baraka是一部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初看就对它静谧深沉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回来查找资料后又了解了关于影片的种种“之最。”导演Ron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历时14个月,跨越5大洲深入24个国家150多个地区拍摄其中包括中国、巴西、科威特、美国、欧洲多国及其他国家。该片花费4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投入昂贵的器材(TODD-AQ70毫米格式)上。这也造就了该片“摄影展级别”的画面为摄影发烧友所津津乐道,再加上无对白纯粹的背景音乐。为该片深刻的立意更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是它。作为一部形式和内涵都是如此吸引人的影片。Baraka所传达的信息量也是极其丰富的。从沐浴在温泉中安闲又目光深刻的猕猴到壮阔雪山。从发达国家繁华喧嚣的街景到落后地区惊人的贫困,从原始丛林中至今还保持着原始生活生产方式的土著到文明古国遗迹的断壁残垣。使人联想到意大利著名诗人雅可布-德-本尼迪克特的名言“如许亲王显贵与煊赫权势,如许强悍军队和辉煌帝国。转瞬之间,俱已灰飞烟灭”作为一部探讨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的纪录片,baraka没有走上典型“国家地理风”的老路无疑得益于它静谧的表达。没有主题的限制,台词的引导。加强的不只是表现力。同时引起人的深思。当我看到哭墙前俯首的犹太教徒时镜头一闪到圣索菲亚清真寺中试图于真主建立联系而翩翩起舞的苏菲教徒再到红衣主教面对圣棺的深思不禁让我思绪万千。这三大教派对人类文明影响巨大又同源一宗。相互却绝少宽容与爱。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将对方斥为异端千百年来却厮杀不止。都曾创造过自己的文明与骄傲。十字军万里征途收复圣地,一时基督世界欢呼一片,今安在哉?穆斯林大军高举古兰经席卷欧亚,掳掠着异教徒的财富,一时风头无两。今安在哉?这些虔诚的善人标榜自己的虔诚与正统,却走偏了路。而回头仰望他们所引以为傲的正统。今天据矣成为黄沙白骨。再回头看看,这悠扬的音乐,这飘逸的舞姿,专注的神情还有他们眼中和善沉静的眼神。实在想象不出他们在沙场上声嘶力竭不顾一切止对方于死地的恐怖神情。而这样的情景今天依然在,仇恨和杀戮像是紧紧抱住人类这娇弱身体的病魔。反复折磨着无辜的生灵。有了这些,影片中偶然闪过的繁华喧嚣又能有多长久?篇二:《天地玄黄》观后感宗教——永恒的灵魂救赎——观《天地玄黄》有感遥远的羌笛声,大雁偶尔飞过。天地融为一色,纯白圣洁,雪山之巅,白雪皑皑。静谧的气息将纯白无限延伸到整个世界。这就是《天地玄黄》的开篇。《天地玄黄》的英文名意思是“祝福”、“呼吸”或者“生命的本质”;而中文译名出自《易经》典故,“天玄地黄”形容天的高深莫测,地的滋养博大。《天地玄黄》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以极为震撼的影像和音乐,呈现出了整个世界的风貌和历史。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自然风貌,不同的废墟与历史,不同的前世与今生。整部影片的基调是肃穆昏黄的,丰富的镜头组接慢慢将我们拉进了神秘的影像世界。看似简单的画面堆砌,分秒间转换的拍摄镜头让我们从遥远的印度恒河之畔飞转到叙利亚神圣的寺宇之前,而后徘徊在东京繁华的十字街头。镜头不断来回穿梭在人烟罕至的大自然以及熙来攘往的大都会,导演无疑正挑战着我们所认知的这个世界。在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和极具感染力的乐曲的巧妙结合中,语言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多余。如丝竹般的惮乐、铿锵的鼓声,随着镜头的切换,流入的不只是耳朵,更是心里。全片就像一个人类的影集,任由长镜头的推移,缓缓讲述我们的世界。它没有特定的故事,却有一种寓意暗含在画面背后,没有主题的限制,台词的引导,但却真切地传达了对于这个时代的思考,用最清晰而直接的视角使观众直接感官人类所生存的这个世界————1.背叛自然群山峰峦间的云海时而如涓涓溪流,时而似滚滚黄河,飞流直下的瀑幕让人身觉神域,水天一色的湖水美妙绝伦,从喜马拉雅到中非草原,从印尼婆罗摩火山到夏威夷国家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