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条把水搅活的鱼记建阳镇建东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吴昊想做一条把水搅活的鱼—记建阳镇建东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吴昊记者徐群群“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新农村建设最缺的就是人才,那里也将是你们施展身手的大舞台。”十多个月前,大学老师送给大学生村官们的这句践行词铭刻在吴昊的心里。十个月以来,在的吴昊曾经被“水土不服”深深困扰,在找到被需要的感觉后,终于有了“如鱼得水”的归属感。现在,她只想做一条把水搅活的鱼,在鱼水相连中,改变这方水土,同时也让自己得到成长。点滴改变克服“水土不服”酷感的短直发,时尚的穿着,这让人难以把这位23岁的女孩和“村官”二字联系在一起。短暂的相处后,不难发现,这位看起来“有点酷”、做事风风火火的的女生其实很细心,她习惯性地照顾身边每一位同龄人。正因为此,县里不少同批的大学生村官都把年纪偏小的吴昊叫做“老大”。当记者在建阳镇政府门口见到这位大学生村官时,她正捂着腮帮子蹲在地上——忙得牙龈上了火,锥心地疼。“虽说已经上任10个月了,但是这样高强度的忙碌程度还是让我吃不消。”提到自己的工作状况,吴昊总结了一个“忙”字。她孩子气地做了个鬼脸:周一到周五正常上班,周六加班,星期天得忙自己的创业项目,我都找不到时间去拔牙。在刚刚开完的晨会上,吴昊被安排了清除公路两侧环境的任务,我们便一同往村里赶。途中,吴昊的父母都分别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女儿的身体情况,她也病怏怏地对父母撒着娇。不过,刚到了工作现场,吴昊就换上了一副严肃认真的面第1页共5页孔,给几位清理人员划分了工作任务。然而,清理工作一开始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公路两侧的绿化树木地下被村民种上了葱、蒜、香菜等,听说要被清理,一位大婶早早地在路边护着这丛作物。清理的工人几番上前商榷都被赶了回来,大婶更没把上前协调的小女孩放在眼里,上来就给吴昊了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工人们听得个个都气的涨红了脸。然而,这位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女生却并未动怒,软劝硬磨轮番上阵,最后终于把这位大婶给说通了。“现在,我完全能够胜任村委会大妈的角色。”吴昊揉着疼痛的腮帮子说,在村里,自己除了包揽文字、远程教育工作之外,多数时间就是和跟着村书记一起搞拆迁、协调纠纷,听多了、看多了,自己的抗击打能力也就增强了。“还像以前那样脸皮薄、心气高,根本就什么事都干不了。”到了育龄妇女检查时,吴昊就帮全村甚至邻村的中青年妇女做检查。“现在,育龄妇女来村部,我都会随口问一下,上环了没有之类的问题”。而就在几个月前,她“奉命”调查情况时还为要问这样的问题羞得面红耳赤,到了村民家中往往都是东拉西扯半天都问不出口。中午,我们和几名搞拆迁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村部吃饭。开饭前,她就一直在忙活:烧火、摆碗筷、端菜。蹲在地上洗碗筷的村会计告诉记者:“小吴虽然是县城里来的孩子,家境也好,可一点都不娇气。刚来那会儿就碰上搞拆迁,大家天天在村里吃午饭,她就天天中午到厨房烧火。”十个月,使得这个曾经的娇娇女蜕变成了工作上有点泼辣的村官。在大学天天不离脚的高跟鞋不穿了,因为跑田埂时曾经摔断过细鞋跟;大学里爱穿的鲜艳可爱的衣服统统压在了箱底,因为怕再有人说她“小孩子,不顶事”;每天早上“闻鸡而起”,因为乡下人都起来得很早,一切都要适应农村的节奏……学为所用为村民编写普法书吴昊在村部有一间独立的小办公室,老式的办公桌前贴着第2页共5页红底黄字的“招牌”——吴昊法律工作室。作为南京工业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吴昊一直致力于用所学改变村民的法律知识欠缺的现状。“来报道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当时觉得匪夷所思的事,纺织厂的工人宁可不‘上保险’也不签合同。”去年7月,吴昊上任后第一见识就是和村书记来到了村里的织宝纺织厂,协调7名技术工人不愿签合同的事。原来,新劳动法出台后,纺织厂便决定统一和工人们签订用工合同,并为他们办理保险。这几名工人都是纺织厂的老工人,觉得十多年都没有签合同,这时候忽然要签合同肯定厂里要坑他们。“不认识字。”吴昊把合同逐字逐句读给他们听;“你小孩子,你懂什么。”吴昊拿出自己法学专业毕业证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