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侠医缪希雍》观后感锡剧《侠医缪希雍》常熟市锡剧团昨天由常熟市锡剧团演出的锡剧《侠医缪希雍》是一部以古代中医为主角的戏,而且这位医生的形象比拟特别,据载“仲淳电目戟髯,如世所图画羽人剑客者”看起来更像是一位侠客。仲淳即缪希雍,明末常熟名医,医术上与李时珍齐名,所著的《神农本草经疏》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称明代药学双璧。缪希雍的特别之处,所以不止是他的外貌,更表达在他身份和形象的复杂性。他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同时他也深谙儒学经典,他在其他专业比方水利方面也有特别深的研究,他还有特别强的社会担当,被东林士人引为同道。这部剧是常熟市锡剧团继《谢方正进京》、《杨乃武出狱》之后,与著名作家、编剧金曾豪先生合作的第三部戏曲,也是自2005年《常德盛》之后,时隔10年常熟市锡剧团排演的第一部大戏。该剧2015首演,距今已有4个年头,期间笔者曾三度观摩,颇有些体悟。一、史与戏的交融第一次看《侠医缪希雍》是在2015年苏州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上,当时就觉得这戏特别好看,不管是缪希雍与陈太医“斗法”,依然用童子尿给驸马治病,以及缪希雍与东林党杨涟的交往等等情节,都特别具有传奇色彩。编剧金曾豪将史载缪希雍的事迹与形象拆解融化再重建深化于情节与唱词之中,历史真实与戏剧情境交错交融、虚实相生。缪希雍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是小官,汉阳通判。但父亲在他十三岁时就病逝了,家道中落。青年缪希雍感遭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段时间喜爱和街头小混混在一起,也不读书了。后来在其母周氏训诫下,缪希雍又重拾笔墨,奋志读书。缪希雍十七岁那年,突患痢疾,久治不愈。后来他本人研读《内经》、《本草》等医书,给本人开了药方,竟然自治得愈。自此,缪希雍就立志从医。通过多年自学苦读和四方游历学习,缪希雍医术日益精进,终成一代名医。在第一场“秘方秘方”中,甫一出场,缪希雍的侠气就已显现。俞新跃扮演的缪希雍提着马鞭登场,英气十足,“忽闻密云闹瘟疫,白马萧萧自奋蹄。道上来了缪希雍,一夜星月二百里!马前确实是密云县,沉沉阴霾有戾气。”几句话交待了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古代中医有“医不叩门”的说法,但是缪希雍不讲这个,他“寻病叩诊”,本人跑到闹瘟疫的地点去诊治病人。历史上的缪希雍确实是如此的,别的医生看病都是走路或者坐轿子,缪希雍常常骑马去特别远的地点给人看病,为了病人肯“千里必赴”。剧中三场看病的戏尤为精彩。陈太医不是庸医,但是他身上有他官僚势利迂腐的地点而正是陈太医的官僚世故,衬托了缪希雍的侠义仁心。太医的死板教条,凸显了缪希雍的辨证施治,太医只看“人的病”,缪希雍更重“生病人”。第三场中,陈太医是虚情假意只为了套秘方,缪希雍是真情实意、大大方方不私藏。假与真,私与公,气度境地高低立现。在这一场里,缪希雍唱道“自幼丧父家贫穷,年少多病更凄惶从此立志当郎中牢记母训,我七尺可捐、千里必赴,悬壶济世,我乐此不疲天地广!”这一段唱词正交待了缪希雍的身世、从医经历以及他的医道理想。戏剧情境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在第一次看这部戏的时候,笔者就对戏里引医典谈药性的部分特别感兴趣,“钩吻”“黄精”之别,童子尿的药用,这些内容不仅更加真实可信地表现了缪希雍专业的理论涵养和高超的医术,也加强了该剧的传奇性、欣赏性。后来得知,该剧的编剧金曾豪先生出身中医世家,在他小说作品中就经常提到与中医、中药房相关的故事和知识,怪不得他能写出这些精彩的内容。二、古与今的参照第二次看锡剧《侠医缪希雍》是在2016年苏州首届文华奖艺术展演季的开幕演出上。展演季是惠民演出,票价低廉,吸引了特别多戏迷。看戏的时候,笔者旁边坐着一对老夫妻。整场演出,他们都看得特别投入,在有些唱段,老人家还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在剧中缪希雍几次“上门叩诊”,看到这里,老夫妻会互相交流一两句:“如今哪有如此的医生哦!”演到缪希雍去给驸马治病,痛骂驸马又让他喝尿的高潮部分,老人家特别投入,特别入戏地说了一句:“活该!”这次观剧体验给了我新的体悟,这是一部特别有现实照顾的戏。剧中表现缪希雍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