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出应填上A.日本派出遣唐使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将粘土上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以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A.《史通》B.《农政全书》C.《农书》D.《梦溪笔谈》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和重要性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某人画了一幅《孔子编书图》,图中反映了以下内容,没有历史错误的是:()A.书桌上摆放着秘色瓷B.墙上挂着一柄铜剑C.墙上用楷书写着:仁者,爱人D.书桌子上铺着白纸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蓝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