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队“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当生产力向工业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这一范畴的是()①英国圈地运动②中国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④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A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B从根本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C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D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1962年,我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1962年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同时,还切实整顿了保留的工业企业的管理。这些政策在当时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D.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产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所说的“现在”是A.调整时期B.恢复时期C.文革时期D.开放时期1961午,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用问题D.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多年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城乡差别的消失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据统计,1997年,在我国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4.4%下降到15%以下,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材料表明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是A.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C.更多开放农助产品收购价格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