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唐宋时期B.明朝后期C.民国初年D.新中国时期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设计并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但受到舆论责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大量妇女加入劳动大军,妇女裤装和短裙开始流行。这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妇女成为劳动者C.妇女装束变化与其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D.妇女以穿着裤装和短裙来维护自身权利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右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①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②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③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报B.电子邮件C.邮寄信件D.电话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电视这种媒介在全球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可以传播资讯,还可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娱乐要求等。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有可能通过电视为民众所了解的是()A.俄国革命士兵攻占“冬宫”B.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C.肯尼迪发表竞选演说D.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进行试飞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上海世博会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A.看电视剧B.到徐园观看电影C.穿中山装D.品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