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分散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B.127I和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C.硫酸铜、二氧化硫都是电解质D.盐酸、王水都是混合物解析:选D。分馏为物理变化,而干馏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单质,而127I和131I为原子,二者互为同位素,B项错误;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其导电的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项错误;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王水是由硝酸和盐酸混合而成的,二者均为混合物,D项正确。2.(2020·青岛高三质检)造纸术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下列古法造纸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A.煮徨足火B.荡料入帘C.覆帘压纸D.透火焙干解析:选A。A项,“煮徨足火”指将造纸的原料竹子与石灰一起蒸煮,石灰与竹子发生化学反应,正确;B项,“荡料入帘”指将打烂的竹料倒入水槽中,并用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项,“覆帘压纸”指将上一步的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纸张,然后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项,“透火焙干”指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属于物理变化,错误。3.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B.煤的气化、煤的液化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解析:选C。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选项B,煤的气化和液化均是化学变化;选项C,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4.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①鸡蛋白溶液②蒸馏水③淀粉溶液④硫酸钠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⑥肥皂水A.②B.①③C.⑤⑥D.④解析:选D。①③⑤⑥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是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②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5.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H2OH、K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解析:选B。A项,氧化物指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但不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项,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分别是Cl、S、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均属于氧化性酸,正确;C项,HF、CH3CH2OH、KOH都易溶于水,但CH3CH2OH不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作电解质,溶解性不是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依据,错误;D项,HCOOH在水中只能电离产生1个氢离子,所以属于一元酸,错误。6.(2020·淮安一模)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对该过程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有一种物质过量B.发生的是分解反应C.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生成了两种产物解析:选A。由题干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与化合生成了,而反应物过量。7.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B.稀豆浆、鸡蛋清、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解析:选D。A.SO2、SiO2是酸性氧化物,而CO为不成盐氧化物。B.稀豆浆、鸡蛋清属于胶体,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烧碱和冰醋酸为电解质,四氯化碳是有机物,为非电解质。D.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为氨溶于水的溶液,均为混合物。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B.用可见光束照射可以区别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中H+、K+、S2-、Br-能大量共存D.明矾水解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