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1页保险市场误导消费行为的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湖北保监局王柱纪琼骁[关键词]保险误导消费信息不对称对策分析[摘要]保险误导消费主要是对保险产品、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果、对保险市场变化因素进行误导性的宣传或预测,通过制作硬性或软性广告、不实宣传、诋毁同业等手段,损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利益、妨碍公司发展、扰乱市场秩序等,产生保险误导消费的原因主要有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经营主体内部机制的缺陷、个人代理人素质较低、佣金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公众保险意识淡薄等。防止误导消费行为可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和公民保险意识等途径。保险误导消费是指保险机构或保险代理人违背诚实第2页共21页第1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1页信用原则,通过不实宣传、不如实告知等手段,故意损害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利益,达到销售保险产品的目的并从中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商业保险开始逐渐引起公众注重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但近来发生在寿险营销中的误导消费行为,已经开始招致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不满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必须引起保险业的高度重视。本文拟从信息经济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着手,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实际,分析误导消费行为的形式、成因、危害及对策。一、误导消费的主要形式误导消费是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其已有的形式和涉及的内容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对保险产品的误导宣传就产品宣传方面来说,误导消费主要是夸大新型产品的投资功能,忽略其保障功能;夸大传统产品的保障范围,对免责条款则不予说明;对有关费用情况不明确予以说明,如退保金、手续费、现金价值等;少数从业人员甚至将一些保险产品宣传成银行储蓄业务,直接用预定利率或收益率、投资回报率与银行利率相比较,来说明保险的收益比银行利率高。等等。在第第3页共21页第2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1页一观感上对保险产品进行误导宣传,以诱导客户对保险产品产生认同感。(二)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果方面的误导宣传一些保险公司,特别是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为了完成经营目标,往往对历年的经营结果进行误导性宣传:向社会公众宣传历年盈利状况,如“成立×年来连续盈利”;或者夸大分红产品的回报率,如“去年我公司分红产品收益达××%”;或者对保单条款并未载明的投资收益率作保底承诺;或者擅自将同一市场上的几家同类型公司进行分红率的比较;或者对一些反映市场竞争力的指标在没有得到保险监管部门认可的情况下自封为“第一”、“首家”、“榜首”、“最优”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说明本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业绩骄人,并以此来说明本公司的保险产品是如何的好,从而影响客户对该产品的判断。(三)对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作出误导性的预测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朝着开放型的方向发展,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也使误导消费行为有了新的方式和内容。如在国务院未发布公告时散布银行即将降息的预测消息,如“银行即将降息,保费要上涨”;或通过市场份额的分析,如“××××公司历年市场占比排名第一”,或通过市场份额增幅的分析,如“××××连续×年增幅第一”,第4页共21页第3页共2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21页来说明本公司的保险产品、信誉、服务比同业强,进而暗示客户应该选择本公司的保险产品。(四)对客户的行为结果进行暗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源发于人的需求。因此,保险代理人在推销产品时,往往揣测客户需求、迎合其消费心理,根据客户的保障、投资需求进行行为暗示,使客户产生一种心理感觉:即如果购买了某产品,就会产生某种必然的、有利的、明确的后果。如“买××公司分红产品,做××公司股东”,“买××公司保险,幸福平安”,“买保险,中大奖”等等。二、误导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