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于文涛事迹材料学习于文涛事迹材料2019年1月6日上午9时许,龙江县驻七棵树镇双龙村工作队长、县劳务经济效劳中心副主任于文涛因突发心肌堵塞,抢救无效,年轻的心脏停顿了跳动。流星划落,生命逝去,噩耗传来,全县上下为之震动。于文涛走了,年仅46岁。他的“朋友圈”被永远定格在这一刻。于文涛离我们远去了,临走前的一小时,他还在布置村里的工作;前一天还在走村串户访贫征询苦;如今,扶贫日记笔墨未干,他却永远离去了。他的猝然离世,让亲人朋友同事心如刀绞,悲伤万分。文涛走了,但景星镇大景山不会不记得,在山脚下出生成长的那个明白事小孩。文涛走了,但山泉镇前太平村村民不会不记得,通畅的村屯路永远铭记他的功勋。文涛走了,但七棵树镇双龙村百姓不会不记得,村子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迹。文涛走了,他让每个工作过的地点、接触过的人们痛彻心扉。文涛走了,他没有留下豪言壮语,却给四周人留下了无尽思念。“他是家里的顶梁柱”1973年,于文涛出生在龙江县景星镇东升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家里有3个哥哥和5个姐姐。于文涛尽管是家中最小的小孩,但自幼家境贫寒,锻造了他自立自强的性格。1984年,刚上小学时,母亲患脑血栓卧床,由于哥哥姐姐都已成家立业,他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大部分家务。他要一边照顾母亲,帮父亲干农活儿,一边洗衣做饭、砍柴喂猪,欢乐的童年被家庭琐事取代。每天在父母熟睡后,他还要掌灯完本钱人的作业。母亲常常含着眼泪劝他歇一歇,他总是笑着说:“没事,一点也不累,我是男子汉,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命运确实是如此不公,不幸再次向他发出挑战。1988年,老父亲也病倒在床,让这个本来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当时于文涛仅有15岁,却要扛起家中的全部重担。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把他击垮,于文涛反而变得更加坚忍坚韧,他一边操持家务,一边拼命读书学习,他要走出黑土地,走出山村。苍天不负苦心人,1990年9月,于文涛以优良的成绩考入黑龙江省北安农校农学专业。1994年毕业后分配到龙江县工作。2010年,他被组织选派到山泉镇前太平村任第一书记。2018年3月,在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他再次被组织选派到七棵树镇双龙村任驻村工作队长。于文涛为人实在,重情重义,而且特别孝敬,有责任心。他家条件不断不好,1996年结婚后不断在租房,搬家五六次。1998年,疼爱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他决然把体弱多病的父亲和智力残疾的舅父一起接到家里,耐心呵护,悉心照料,先后为两位老人养老送终。于文涛与妻子离婚后,妻子去了南方失去联络,他一个人带着小孩,开始了既当爹又当妈的生活。儿子上高中后,他更是一日三餐,洗衣做饭,晚上还要抽时间接儿子放学,让儿子感受父爱。2017年于文涛的儿子以600分的成绩考入一所著名大学。“再苦不能苦小孩”,为了让儿子享受与别人家小孩一样的欢乐生活,他也“奢侈”一把,带着儿子去云南开阔眼界也完成了本人一生的唯一一次远游。2018年8月31日,是小于终生难忘的日子,这是他与父亲最后一次用餐,吃饺子。于文涛在当天的民情日记中如此写道:“儿子要开学了,订的今天的票,原要请假送他到市里的,但刚接到,要到镇里汇报工作,尽管内心五味杂陈,但没方法总得以工作为主,以大局为重。因而早晨起来为他包了饺子,就算饯行了。”没想到,这次却成了父子永远的诀别。在整理于文涛的遗物时,觉察了四张银行卡,但存款总额仅有7098.42元,而他留给儿子的唯一房产尚有近12万元的房贷没有还清。小于眼含热泪:“爸爸特别伟大,他把本人短暂的一生献给了伟大的事业!他尽管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他给我留下的精神财富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他是村里的主心骨”2017年10月,于文涛开始与七棵树镇双龙村结缘,成为两户村民的帮扶责任人。2018年3月14日,他出任七棵树镇双龙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从此,他成为真正的“村里人”。于文涛去世后,双龙村党总支书记一连几天没有睡着觉,一闭眼睛就能想起在一起工作的场景。他揉着猩红的双眼介绍说,双龙村两委班子都是去年年初刚组建,都是新人,而于文涛有过三年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经历,对村里工作特别熟悉。于文涛驻村后,村里就多了一个好帮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