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梓潼县第一中学校2011级高三第五次周考历史试题12.孔子在修订《春秋》时,同记战争,有伐、征、侵等区别,同记杀人,有杀、弑、歼等不同表达方式,这被称为“春秋笔法”。这表明A.文字史实总带有主观因素B.写史者总对战争杀人津津乐道C.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D.非实迹史料不能反映历史真实13.《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①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③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④相权的不断增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C.利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公平竞争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1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可以作出合理的史论推断是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C.古代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16.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①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②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纸③“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④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开创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7.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18.“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19.阅读《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简表》,从中能够得到的正确信息应是技术类别西方发明上海出现重庆出现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①中国侧重于引进西方实用技术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③中国近代化从沿海向内地扩散④中国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0.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有人说,这是中国人民擦亮了眼睛,认清清政府反动本质后的明智选择。促使中国人民擦亮了眼睛的事情有①戊戌政变②《辛丑条约》的签订③义和团运动的失败④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春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1.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改变婚姻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提倡“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厢情愿”,他们还主张废除缠足。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这些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①有利于铲除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②促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③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④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A.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②④22.“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