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006_夏商周断代工程VIP免费

006_夏商周断代工程_第1页
1/20
006_夏商周断代工程_第2页
2/20
006_夏商周断代工程_第3页
3/20
夏商周断代工程1《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谜中国历史纪年上推1200年本报北京11月9日电(记者邓琮琮)人们盼望已久的《夏商周年表》终于问世了。今天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使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有了年代学标尺。“夏商周断代工程”的4位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李伯谦、仇士华、席泽宗及众多科学界人士今天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历时5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代学年表。项目于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在多学科交叉研究和200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实现计划预定的目标,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今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验收。中华文明是举世公认的具有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称,是四大古代文明中惟一没有中断、一直绵延传流的文明。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由兴起到繁盛的重要历史时期。遗憾的是,我国传世文献上记载的古代确切年代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这之前的历史纪年都湮没在千古尘烟之中,成为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大缺憾。李学勤说,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地下文物蕴藏,曾先后兴起2多种多样的考古文化,逐步形成夏商周三代的灿烂文明。通过历史学、考古学的研究,将我们先人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昭示于世界,使中国古代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肯定,将巩固和增强我们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自信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多学科结合,交流合作,相互启发,相互推动,最终形成有多学科支撑的研究结论李学勤对记者说,这是我们对现有成果最能够自信的依据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突出特点。据了解,鉴于国内与年代学有关的各学科专家年龄偏老,“工程”领导一直重视吸收中青年专家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做出了很大贡献。“工程”在坚持科学精神和学术民主的前提下,自始至终体现了“政府支持,专家负责”的原则,使参加“工程”的200位专家学者能够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知识和经验。在1999年9月下旬,由中国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科技史学会与“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联合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上,有160位多位包括“工程”以外的专家参加了讨论,所提的各种意见,对“工程”成果的修正改进起了重要作用。这充分说明《夏商周年表》不是任何个人的作品,而是真正的集体成果。李学勤表示:“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已经进行了5年,但相对于工作的困难来说,这个时间还是太短暂了。现在所能做出的,只是当前所能达到的较好成果。“工程”还有一些专题,有待补充和改善,“工程”的报告今后还需要改进和修正。因此,我们把此次得到的成果称为“阶段性成果”。“夏商周断代”还将继续研究,并扩大研究的范围和领域。4位首席科学家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3(《中国青年报》)新闻背景:夏商周断代工程(邓琮琮)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长期以来有两千多年未建立年代学标尺。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仅追溯到公元前841年,再往上的《三代世表》便有世无年。这一状况严重妨碍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入了解。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已经相继建立起年代学标尺相比,一直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这一段尚缺年代学标尺的两千多年文明史,大致包括五帝时代和夏、商、西周三代。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由此往上,可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往下可明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格局与走向。从西汉刘歆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一直试图推定共和元年以前的年代。但由于年代学涉及的领域很广,而研究者大多是各自进行,研究的材料和手段有限,所以在一些关键点上始终没有突破。进入20世纪,特别是近50年以来,中国考古学发展极为迅速,历史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相关学科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一切为综合研究夏商、周年代学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建立这一时期较为精确的年代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006_夏商周断代工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