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明王城承运门遗址。第249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49页共22桂林王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开发研究*陆军徐靖彬乔洁青孙宗富叶开鸿(历史教育专业1998级本科)桂林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桂林现存的文物古迹以明代为多,其中位于市中心的靖江王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明藩王遗址,其城墙、城门基本还是原来的风貌,此外还有王府的承运门、承运殿和寝宫、御苑、南明铁炮等遗址和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96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广西师范大学校园。王城城墙范围内独秀峰的四周、南麓的太平岩及西面登山道至山顶一带遍布唐代以来的石刻,内*本文于2001年获第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并同时获广西师大第三届“创新杯”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活动调查报告类一等奖,指导教师廖国一。原文约10万字,限于篇幅,已作大量删节。第250页共22页第249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50页共22容有书法、刻像、诗、文等。王城和独秀峰所在地区的历史,上溯南朝,下迄民国,颜延之、郑叔齐、王正功、元顺帝、永历帝、石涛、陈宏谋、孙中山、张太雷、陈嘉庚等的遗踪尤存,可以说王城就是桂林历史的缩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也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解决王城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存在的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并为保护和开发王城这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资源提供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成立课题组进行调查研究。自2000年11月至2001年4月,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200多种文献,运用历史学、考古学、园林学、旅游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较为科学、准确的数据、资料和结论,提出了开发王城的较为切合实际的设想。一、王城历史文化调查研究概况(一)明代以前,独秀峰开发的历史及其石刻文物。独秀峰位于靖江王城之中,海拔216米,相对高度为66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0米,山体面积0.6万平方米。独秀峰北有宝积山、叠彩山为屏,东有伏波山、七星山环列,西有老人山拱卫,南与象鼻山相望,地理位置相当重要。自南北朝、隋唐以来,以迄明清至民国,历朝历代桂林最高长官的官邸,大多建于此。宋人范成大说独秀峰“为郡主山,傍无坡阜,突起千丈。”①南朝宋人颜延之(384-456)于宋元嘉元年(424)出任始安郡太守,就居于独秀峰下。他在桂约三年,注重地方建设,奖励垦荒,减免赋税,开发独秀峰及读书岩,成为开拓桂林名胜的第一人。颜延之对独秀峰赞美有加,说“未若独秀者,峨峨郛①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刻于读书岩口左上方的唐代建中元年(780)的《独秀山新开石室记》是独秀峰现存年代最早的石刻,历史内涵丰富。第251页共22页第250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51页共22邑间”。①故后人说独秀峰“嘉名之得,盖肇于此。”②在颜延之之后,唐代李昌巙在独秀峰读书岩前建立了桂林第一府学。清人在《粤西文载》中说:“国朝学校遍天下,秦汉以来,所未有也。桂林之学,自唐大历中,观察使李昌巙经始于郊”。③这说明李昌巙创立的府学,标志着学校教育在桂林的正式出现。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桂州知州孙览在唐府学旧址①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②唐·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③黄盛陆等校点、黄振中审定:《粤西文载校点》(二),242页,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页共22页第251页共2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52页共22建立“五咏堂”,把颜延之的名作《五君咏》刻在堂内,使得“游者忘归”。在宋朝,秀丽无比的独秀峰自然成为宋代许多官吏学者、文人墨客纷纷游览的对象。一部分人还吟诗作赋,题名纪胜,为独秀峰增光添彩。在描写和赞颂与独秀峰有关的桂林山水的诗文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刻于独秀峰读书岩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