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生产电视电话会讲话今天这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是一次背景特殊、意义重大的会议。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县上下众志成城、自强不息,大打了一场抗旱防火战高温的攻坚战,我们以无愧于时代的英勇和顽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应该说,这场胜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体现了**儿女的英雄豪气,大家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战斗在第一线的最广大的村社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下周二,县委、县政府还将召开抗旱救灾表彰大会,对在抗旱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但透过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也深刻暴露出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灾重创大反思,痛定思痛大行动。对这次大灾,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总结教训,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因此,这次会议,既是一次面对重大灾情、全面审视工作的总结反思会,又是一次分析判断形势、创新机制体制的工作研究会,更是一次作出总体部署、吹响进军号角的动员誓师会。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刻反思,把握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百年不遇的重旱袭击,对我们的水利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是一次全面深入、客观真切的检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组织领导力度大、财政投入力度大、部门帮促力度大、改革创新力度大、项目推进力度大等新的特点,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8520处,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5.2万亩,实施生态工程1万亩;启动实施了长防林、天保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成片造林17万亩,四旁植树1100万株,封山育林4.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7.3%;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298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新建维修农户沼气池8862第1页共11页口,改节材灶5万户,建立生态家园1000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加强,促进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但无可置疑的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的力度与我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长期以来,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在我县频频发生,几乎年年有灾情,次次有损失。在今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中,农业和农村经济遭受重创,农业经济直接损失达到2.2亿元,占全县总损失的75%以上,更是一个明证。痛定思痛,百年不遇的旱情,是造成今年灾害损失的重要原因,但深入剖析,纵横对比,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效率低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当前,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五低”。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低。我县地处涪沱两江分水岭,属典型的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县,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市的三分之一,水资源利用率、耕地有效灌溉率、保灌率虽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但仅为39%,与国际先进发达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前还有35.25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水利设施效益低。全县中小型水库112座,其中病险水库78座,加上今年干旱新造成病险水库11座,总数达89座,占水库的80%;山坪塘等小型水利设施的病险也非常严重,且基本无标准渠系,只有简易的毛渠。三是生态防灾减灾效果低。全县森林资源总量偏少,仅为27.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尚有水土流失面积560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比重高达40%。四是农田旱涝保收能力低。全县已改造中低产田土仅为总数的9%,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面积所占比重不足40%。五是农村道路通行条件低。全县大多数偏远乡村村级公路由于等级低、管养机制不健全,晴通雨阻,通而不畅。交通不便也给今年的抗旱救灾带来影响,一些地方取水只能靠马驮、靠人扛,极大地增大了工作压力。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查找差距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透过差距分析深层次的原因,为尽快弥补差距寻求对策。深刻分析,我们在机制、体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