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分析中如何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摘要:在银行贷款业务实践中,人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家盈利的企业可能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二面临清算,而一家亏损企业却能偿还贷款并继续持续经营。因此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能够偿还贷款,仅看其盈利能力是不全面的。因此,借款人最关心的应当是企业的现金流量。那么如何在信用分析中进行现金流量的分析。关键字:信用分析现金流量一:现代信用分析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各国银行普遍重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程化的思维和技术逐渐被运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成功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现代信用风险的计量模型按其计量的风险层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单个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的计量模型,二是资产组合层次的计量模型,三是衍生工具的计量模型。交易对手或发行人层次的计量模型(一)基于期权定价技术的风险计量模型。merton发现银行以折现方式发放一笔面值为d的贷款所得到的支付和卖出一份执行价格d的看跌期权所得到的支付相等。因此有风险贷款的价值就相当于一个面值为d的无违约风险贷款的价值加上一个空头卖权。贷款的卖权价值取决于5个变量,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的波动性、贴现贷款的面值、贷款的剩余期限以及无风险利率。基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其波动性的不可观测性,1995年美国kmv公司开发了kmv模型,该模型又称为预期违约概率模型(expecteddefaultfrequency,简称edf),模型使用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和资产的市场价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来计算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使用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和企业股权的波动性之间的结构关系来计算企业资产的波动性,同时统计在一定标准差水平上的公司在一年内破产的比例,以此来衡量具有同样标准差的公司的违约概率。该模型是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用风险模型之一。该模型理论依据在很多方面与black-第1页共7页scholes(1973),merton(1974)以及hull和white(1995)的期权定价方法相似。其基本思想是,当公司的价值下降至一定水平时,企业就会对其债务违约。根据有关分析,kmv发现违约最频繁的分界点在公司价值等于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50%时。有了公司在未来时刻的预期价值及此时的违约点,就可以确定公司价值下降百分之多少时即达到违约点。要达到违约点资产价值须下降的百分比对资产价值标准差的倍数称为违约距离。违约距离=(资产的预期价值-违约点)/资产的预期价值×资产值的波动性。该方法具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特别适用于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二)基于风险价值var的信用度量模型。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上,用于评估和计量金融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遭受的最大价值损失。在计算金融工具的市场风险的var时,关键的输入变量是金融资产目前的市场价格和波动性。由于贷款缺乏流动性,因此贷款的市场价值和波动性不能观测。jpmorgan(1997)银行开发了信用度量制(creditmetricstm)系统,该系统解决了诸如贷款和私募等非交易性资产的估值和风险计算。该方法基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信用转移矩阵、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计算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推断个别贷款或组合的var,从而对贷款和非交易资产进行估价和信用风险评价。信用度量制模型的优点在于其第一次将信用等级转移、违约率、违约回收率、违约相关性纳入了一个统一的框架来度量信用风险。该模型适用于商业信用、债券、贷款、贷款承诺、信用证、以及市场工具(互换、远期等)等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计量。但该模型在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违约率直接取自历史数据平均值,但实证研究表明,违约率与宏观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并非固定不变,假定资产收益服从正态分布,但实证研究表明实际分布多呈现厚尾特征;关于企业资产收益之间的相关度等于公司证券收益之间的相关度的假设有待验证方法计算结果对于这一假定的敏感性很高。(三)基于保险精算的creditrisk+系统。第2页共7页creditsuissefirstboston(csfb,1997)银行开发的信用风险附加(creditrisk+)系统的主导思想源于保险精算学,即损失决定于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