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4页盘锦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盘锦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服务业提升到实现城市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接续产业的战略高度,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为“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规模扩大,比重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比“十五”期间平均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201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6.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4%,增长1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6亿元,增长30%。——拉动就业、增加财源作用明显。一是服务业成为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2010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43.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44.5%,年均增长7.8%。二是服务业在财政收入占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服务业地税收入27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44.5%。其中,交通运输业、商贸业、旅游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五个行业的税收为19.5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地税收入比重72%。——投资力度加大,对外开放与利用外资取得长足进步。“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645亿第2页共34页第1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4页元,占全市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3.2%,比“十五”期间增长20.5%。同期,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7项,合同外资金额9.4亿元,实际引进外资额4.5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33%,比“十五”期间增长2.5倍。虽然盘锦市服务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但经济发展尚未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以石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一枝独“大”,服务业比重过轻(仅占24.4%),产业结构比例不尽合理。服务业发展的规模、质量与城市化规模不相匹配、与盘锦资源型城市转型目标不相协调,也与国内外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体规模偏小,增长速度偏低。全市经济过分倚重石化工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2010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8.8:66.8:24.4,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24.4%。从全省横向比较来看,处于偏低水平。二是服务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尽合理。以商贸、餐饮、住宿、社区服务为主体的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以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物流、会展、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重偏小。服务业对全市第二产业升级的支撑力不足。三是空间布局分散,集聚程度偏低。首先,城市商业中心区和商务中心区集中度不够;其次,各类服务业态分第3页共34页第2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4页布不集中,未能形成有效集聚,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尚未建立起园区、基地、中心等联动发展格局。四是服务企业“小、散、弱”的问题突出。缺少支撑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盘锦在全省唯一上榜的100强服务企业,只有兴隆百货集团。这既需要继续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又需要做大做强本地服务企业。五是省内服务业发展竞争加剧。沈阳、大连、营口等城市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并且形成了明确的战略定位。沈阳定位于全国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大都市,大连目标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营口市打造百里黄金海岸和沿海、沿河服务隆起带。这些城市服务业发展既为盘锦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也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服务业竞争与错位发展态势日趋明显。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的三重战略机遇,确立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改造发展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统筹发展城乡服务业,优化行业结构,调整空间第4页共34页第3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34页布局,打造“空间聚集、布局清晰、载体明确、特色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