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收获,在培训中提升在学习中收获在培训中提升——XX市首届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XX县区教研室陈红梅带着一份学习的憧憬与喜悦,来到了东北师范大学——XX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高娃局长亲临现场致辞,蒋志强副局长带队督导,东北师大精心安排课程。带着一份教研的期待与责任,围绕着新时期、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教研工作重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和工作策略等内容,我投入到了听课、研讨、交流的培训当中。培训目标明确,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内容精彩,培训收获良多。一、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形成阳光思维面对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甚至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小学生身处其中,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作为XX县区心理健康教研员,我有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的设想,我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和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的职责。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用其深厚的心理学理论、风趣幽默的语言,从中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体验的特点、1人格发展的特点及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用详实案例具体指导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咨询及心理干预。王海英教授感慨地说:“一个学生掌握知识多少可以学习,能力可以培养,人格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王海英教授给出的指导策略是:要促进师生的理解与互动,首先,要正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程度;其次,要尊重和信任学生,采取积极的期待态度。培训中,我深入学习了中小学生的多种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注意力转移法、情境转移法、感觉和注意彼此促进及交互作第1页共4页用法、宣泄法、心理暗示法、放松疗法等。为了提高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我进一步懂得了如何运用心理移位的方法与他人进行沟通,运用行为转变的方法改变学生某些不良行为,运用恰当语言使学生形成阳光思维。最后,王海英教授用“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结束了精彩的讲授。二、关注教师心理成长,打造阳光心态目前,中小学教师承受着极大的的职业压力,如过强的考试压力、过于紧张的人际关系、高工作负荷等。教师心中还有职称评定的痛、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人事制度凝固的心灵叹息、应试教育夺命的机械游戏、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社会关系善良者的烦恼等等。东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唐泽静主任《教师阳光心态的养成》2的讲座,从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为什么要研究教师阳光心态的养成、什么是阳光心态、如何打造阳光心态等几个问题入手,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实例展示幽默风趣,让我了解了如何打造阳光心态、铸就职业辉煌,收获满满。三、依托心理特色课程,提升专业能力从我抓心理健康教研工作的经验看,需要坚持有“为”才有“位”,用成绩赢得各方的肯定和支持。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特色课程为依托,不断总结提炼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调动了学校、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该项工作的影响力。许多教师表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得到实惠,教师得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得到增强”。李艳莹和胡春慧两位老师的精彩讲学接地气,更深入人心,很多内容都是可以拿过来直接就用的,节约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成本。讲座中谈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首先是常规课,就是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各种相关的资料与学生分享,引导他们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其次是游戏课,就是一个教师带领一群学生玩游戏,给他们创造了解他人的机会,训练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深入思考的能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第三是故事课,就是小故事体现大道理,故事的每一第2页共4页个关键环节都要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引起他们的思考;第四是视频课,就是视频的冲击要比教师的讲授更吸引人,更精准,不好开口的或是不好理解的课程内容建议使用视频;第五是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定义就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