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护理常规目标1.了解胃癌发生的原因2.熟悉胃癌病人的临床表现3.了解胃癌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原则4.掌握胃癌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措施5.掌握胃癌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概述胃癌: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是胃腺癌。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胃窦幽门区最多、胃底贲门区次之、胃体部略少),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早期胃癌:癌灶局限在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进展期胃癌:指癌组织浸润深度超9过粘膜下层的胃癌。分四型:Ⅰ型(结节型),Ⅱ型(溃疡限局型),Ⅲ型(溃疡浸润型),Ⅳ型(弥漫浸润型)。若全胃受累胃腔缩窄、胃壁僵硬如革囊状,称皮革胃,恶性度高,转移早。进展期分型好发部位胃小弯胃窦部>贲门部>胃体部门,胃大弯和前壁幽门窦近胃小弯处胃壁薄光滑,胃酸易侵蚀幽门狭窄,容易滞留杂物,易发溃疡,故好发胃癌。病因1.地域环境:我国西北部于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2.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吸烟。3.油门螺旋杆菌(HP):诱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HP阳性比阴性的胃癌发病率高3-6倍。4.慢性疾病和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残胃都是易发生胃癌的疾病;癌前病变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不具备恶性特征,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5.遗传和基因: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4倍,其一级亲属比例明显高于二、三级亲属。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以大网膜、肝、胰、横结肠多见,其次为空肠、膈肌以致腹壁。2.淋巴转移:主要转移途径3.血行转移:多见肝,其次肺。4.腹膜种植转移:当胃癌组织浸润至浆膜外后,肿瘤细胞脱落并种植在腹膜和脏器浆膜上,形成转移结节。临床表现早期胃癌:•多无明显表现,部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反酸,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进展期胃癌:•常有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粪便潜血阳性或黒粪,偶尔出现大量呕血晚期胃癌:•可触及上腹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贫血、腹水、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辅助检查1.首选胃镜: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可疑病灶行病理学检查2.X线钡餐检查:通过粘膜相和充盈相的观察做出诊断3.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的粪便潜血实验呈持续阳性;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99(胰腺、肠癌相关抗原)、CA125(卵巢癌相关抗原)在部分患者中可见升高。4.超声检查:观察胃邻近脏器受浸润及淋巴转移的情况5.螺旋CT:是判断胃癌术前临床分期的首选方法治疗原则根据胃癌的不同期别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胃癌•外科根治性切除术:目前唯一治愈手段,原则是把原发肿瘤及受累浸润的组织一并切除,无肿瘤组织残留。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胃癌扩大根治术。晚期胃癌化疗•姑息性手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但体内还有残存的肿瘤,手术只是减轻了机体的肿瘤负荷,如胃空肠吻合术、空肠造口、穿孔修补术等。•术前、术中、术后辅助化疗、放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胃大部切除术1.毕(Billroth)Ⅰ式胃大部切除术优点:操作简便,吻合后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所以术后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并发症少。缺点:有时为了避免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口的张力过大,切除胃的范围不够,容易引起溃疡复发。胃大部切除术2.毕(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残胃与空肠吻合)优点:即使胃切除较多,胃空肠吻合口也不致张力过大,术后溃疡复发率低。缺点:手术操作比较复杂,吻合方式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生理关系,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可能性较大。胃大部切除术3.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胃大部切除后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在距十二指肠悬韧带10-15cm切断空肠,将残胃和远端空肠吻合,距此吻合口一下45-60cm处将空肠与空肠近侧断端吻合。优点:防止术后胆胰液进入残胃护理措施1.术前准备①全面而准确的评估病人。②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增加对手术的信心。③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指导患者合理膳食,以期改善营养、提高手术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