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小戏之危经验交流VIP免费

2024年小戏之危经验交流_第1页
1/4
2024年小戏之危经验交流_第2页
2/4
2024年小戏之危经验交流_第3页
3/4
小戏之危经验交流戏曲在古代文化中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民间戏曲又等而下之,最底层的当然是民间小戏。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民间小戏是怎么也绕不开,回避不了的。对于民间小戏价值的认定比较多的是它对于大戏形成的历史作用,即所谓小戏的“初级形态”是大戏“高级形态”的基础。确实,小戏的这一作用对戏曲发展的推动是非常显著的,因为有大戏,有南戏、杂剧、传奇等规模戏曲的出现,戏曲从文学到表演、音乐蔚为可观,表现力更强,造就了古代中国戏曲的繁荣和辉煌。在历来的研究中,这是小戏最为人所乐道的,也是事实。但是,小戏的形态价值不局限于它是戏曲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过渡物”,它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人们所以忽略和漠视小戏的这种自身的形态价值,还是基于一种大戏“正统”、“正宗”的观念。事实可能是,任何一个时期小戏的发展状况都是最活跃的,这是从排斥小戏的文献记载中也可以导出的结论,只是小戏的如火如荼很难以正面姿态进入“史官”的视野和记录中,因为民间是不具有这种话语权的,所以地道的“民间”是被忽略的。戏曲的产生形成要回溯到民间小戏,戏曲发展历史被描述成文人的戏曲史,民间被边缘化,小戏更无地位可言。所以如此,是艺术角度与非艺术角度囿于许多正统的观念使然,是对小戏的艺术价值和地位的一种偏见、歧视。民间生动、活泼的小戏,不仅缔造了中国的戏曲,也书写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小戏与大戏、民间与文人,共同创造了中国戏曲的历史与辉煌。“两小戏”、“三小戏”等民间小戏,以其短小、灵活的形式和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民间赢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一直活跃,富有生气。小戏有自身的形态特征,也有小戏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大戏、本戏所可以替代的。小戏不仅有广泛的覆盖面,而且也有许多家喻户晓、成为戏曲经典的作品流传,比如《借靴》(高腔)、《花鼓》(乱弹)、《走西口》(二人台)、《打铜锣》(湖南花鼓戏)、《王小赶脚》(五音戏)、《打面缸》(庐剧)等,这些小戏第1页共4页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性、趣味性及它们在民间百姓中所具有的影响力是许多大戏所不可比的。2007年“文化遗产日”珍稀剧种展演的27个剧种的剧目亦然。因为形态的差异,小戏与大戏的表现内容、表现方式、表现手段、表现风格及表现规模是不同的,小戏的存在,使大戏可以任意扩延、发挥,而大戏的流行,使小戏可以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地呈现于舞台,“大”可以“小”,“小”也可以“大”。彼此交流和融合,互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发展的基础。小戏有不依赖于本戏、大戏而具有的自我品格,以往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它在戏曲史衍进中对本戏、大戏形成的“过渡”作用,而忽略了它自身的价值——审美、娱乐、艺术和文化价值。不能以大戏、本戏的形态标准要求、衡量小戏,戏曲的发展是多样多元的,而大戏、本戏和小戏无疑是构成戏曲史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两个方面,看不到或不能把小戏提升到这样一个层面去对待,是戏曲史的“缺失”。小戏是中国戏曲最常态的表演和范式,承认小戏为戏,承认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就意味着对以往戏曲史的重新审视,包括戏曲形成的时间和标志物,当然更主要的,中国戏曲的内涵内容、形式形态因此而更觉丰富多姿,戏曲史也可以做到一种真正的回归——对民间的回归和对戏曲作为民间艺术本质的建立。小戏紧贴百姓的生活,形式灵活,表演质朴,故流传极广。也因为它的形式及欣赏对象、流行区域范围等,小戏历史上与现实中生态境况之虞比大戏、本戏还要严重,小戏与小戏剧种的濒灭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在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下,民间小戏的保护属当务之急。戏曲保护中民间小戏的生态状况所以如此堪忧,还由于以下几点:(一)历史上,士大夫文人鄙视戏曲,各朝代对戏曲屡加“禁毁”,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小戏,如前所述,小戏始终在一种夹缝中生存,依靠其坚实的群众基础,依赖其顽强的生命力,虽打击不断,仍能够生生不息。但缘于官方的重压,小戏受到的打击和挫折也是可想而知的。(二)观念上,当代一些人不是基于小戏内容对之加以攻第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小戏之危经验交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