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编织缜密防护网络构建和谐平安校园追逐改革开放的浪潮,伴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我们的学校——临川一中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新台阶,迅速开展壮大。现有教学班138个,在校学生11300多人,在职教职工469人,离退休教职工69人,连同家属计算,总人数超过13000人。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我校依然一个仅有2000多人的学校,为什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开展这么快呢?这不仅是由于我们学校有辉煌的教育教学业绩,更由于我们有一个优美干净、和谐平安的学习环境。18年来,我校未发生过一起师生非正常死亡事故,未发生过一起火灾,未发生过一起严重治安案件。有人咨询:你们靠的是什么?实际上,我们没有什么机密武器,我们靠的是一套系统的防护网络。通过10多年的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探究,我们编织了一张比拟缜密的综合治理工作网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依照我们的理解,我们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分解为治安工作、创安工作和消防工作三个部分,我们以这三项工作为“纲”,编织了一张比拟缜密的综治工作网络。下面我就这三项工作的详细规程逐一介绍。一、编织治安工作网络,牢牢掌握主动权。学校是未成年人聚拢的地点,治安环境的特点是打架斗殴的居多,其次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小青年针对学生的敲诈讹诈和抢劫。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第一,建立一支保安队伍。自1993年春起,我校领先成立了保卫科。保卫科成员主要是本校的身体强壮、责任心强的青年老师,另外聘请了当时的临川县公安局治安大队三名治安员。以后治安队伍逐步扩大,至今有十三名保安人员和一个门卫,校内昼夜有保安人员班值班巡查。保卫科的成立,阻断了不法分子进入学校的通道,及时发觉、制止和处理治安案件,使学校的治安情势大为好转。第二,制定了《临川一中治安治理规定》。1993年保卫科成立之后,在时任校长卢国兴的主持下,我们起草制定了这一校规,使我校的治安工作有章可循,走上了依法治理的轨道。第三,建立了一支调解队伍。早在1989年,我们以工会、政教处为核心,成立了民事调解小组。有了这个组织,使得发生在学生之间、教职工之间和家属之间的矛盾能得到及时的化解。18年来,民事调解小组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多起,防止了屡次流血冲突。第四,在各个教学班增设了一个综治委员。为什么要增设这么一个班干呢?由于喜爱打斗是当代青青年的严峻不良行为之一,他们打斗的方式不断晋级:八十年代用棍子,九十年代用刀子,如今用的是票子,即用钱请人打架,往往是进展群殴,刀枪棍棒一起上,最容易造成人身损害。在这个咨询题上,仅仅是及时处理案件就显得太被动了,我们需要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个“千里眼”和“顺风耳”那儿找去?就在学生当中。因而,我们就想到在各班班干中增设一个综治委员。这些综治委员生活在青青年群体中,获取的信息最早最多。通过他们,我们能及时掌握治安信息,及时进展调解和劝导,化干戈为玉帛,牢牢掌握主动权。多年来,我们通过信息网络,掌握了许多打架斗殴、敲诈讹诈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我们的不懈工作,把许多治安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侦破了不少治安案件。二、未雨绸缪,做好消防工作。共和国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曾经对消防工作作过科学的指示:“隐患险于明火,防备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以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消防工作的原则。不要以为我们的教学和生活用房都是砖混构造,没有易燃材料,大火烧不起来,因而不注重消防工作。应该想到,我们的实验室里有易燃易爆化学药品,我们的学生公寓存在违章使用蜡烛照明、违章使用热得快、电热毯等消防平安隐患,我们的教工宿舍和学校食堂有许多被人们称之为“定时炸弹”的煤气罐。我们的消防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未雨绸缪,把防备工作做在前头。为此,一方面,我们制定了《临川一中消防治理条例》,使我校的消防工作走上了依法治理的轨道。另一方面,我们设立了一支义务消防队伍,共有义务消防员43名,他们分布在学生公寓的各个楼层、教工宿舍的各个单元以及图书馆、阅览室、电教楼、理化生实验室、胶印室、档案馆、材料室、食堂和电机房等重点消防部位。我们给他们装备了4公斤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