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技术实施方案与操作细则河南省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办公室二00五年十二月目录1.技术方案的提出根据《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方案》的要求,为全面、准确掌握全省所有乡(镇)和建制村的农村公路通达情况及农村公路的技术状况,通过专项调查实现以下目标:1)根据调查结果为交通部制定统一的农村公路通达标准提出河南省的建议。2)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公路通达情况数据库。3)建立带坐标信息的省、市、县、乡四级1:5万电子地图。4)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理系统,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计划管理、资金的合理分配以及统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5)建立电子地图数据的更新、维护系统,实现与统计年报数据的同步更新。为此,在总结我省已经完成的村村通普查、县乡公路普查、十一五规划现状调查三次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和其他省份的技术交流,认真研究此次专项调查的数据特点,借鉴其他地区的技术经验,制定出适合我省情况的技术实施方案。2.当前我省农村公路信息状况分析农村公路状况的普查工作就全国范围而言,是由我省首先开展的。我省于2004年开展了“村村通”普查工作,在该普查工作中率先采用GPS手段进行轨迹采集,为全国此项工作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2005年,采用同样方式,我省又进行了县乡道的普查工作,从而大致了解了我省农村公路的现状。2005年适逢十一五规划,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我省建制村、自然村联网成片的远期目标,我们首次将村道问题列入到规划范围,提出以村道调查为主的十一五农村公路现状调查。该调查依然沿用了前两次的调查方式,基本上以路线为调查主体,并未就通达问题做细致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大致了解到我省的村道规划现状,为村道的界定和后期规划采集到重要的数据。2005年,交通部在对全国已进行农村公路调查工作的若干省份的成果研究基础上,站在制定通达标准的高度,提出开展全国农村公路专项调查,并在我省召开布置会,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专项调查工作。在《全国农村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方案》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以充分体现通达状况与道路状况的数据指标,该方案与我省已完成的三次农村公路现状调查相比较有以下不同:1)在调查方案上,我省开展的两次普查按照普查方案,普查时只选择一条从国、省、县、乡道到行政村村委会或小学最近的一条道路,而不是对通往行政村所有公路的普查;2005年初进行的县乡道路况普查,是对全省县乡道路及桥涵状况的全面调查,而没有对乡(镇)通达情况进行普查。全国调查方案则更为全面的考虑到农村公路的通达问题,因此除道路信息外,以乡镇、建制村的通达状况作为此次调查的重要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试图建立全国农村公路的通达标准,为今后全国农村公路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2)在数据指标上,我省调查方案目标以路线、路段、桥梁为主,附带补充了部分沿线乡镇、建制村的基本状况,但其数据挂接在路段信息中,未能给出独立的统计数据。在调查时,填写的数据指标仅包含两张数据表:路段表和桥梁表。全国调查方案提出了以获得乡镇、建制村基本状况、通达状况为目标的100多项数据指标共9张数据表,不但涵盖了我省现有的数据指标,并对乡镇、建制村的基本情况与通达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要求。因此从数据指标的对比情况来看,我省现有的数据有70%以上难以满足全国调查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以前未对行政单位坐标信息进行采集,因此要补充这些信息必须对所有的乡镇、建制村村委会、小学进行全面补测。3)在电子地图上,我省通过GPS设备,获得路线的轨迹,并将轨迹套接到MapGIS格式的底图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乡镇电子地图。由GPS设备获得的轨迹是自带WGS84坐标的,可以与国际通行的地图数据进行交换。但我们在套接底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路线坐标信息完全丧失。此次全国专项调查提出对电子地图的坐标系统、数据格式、要素分类和要素属性等新要求,技术性强,符合国际通用标准,我省电子地图已不能满足部专项调查电子地图技术要求,因此需重新建立。3.专项调查技术方案通过全国专项调查布置会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在农村公路普查中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先进的。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