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暑期老师培训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本非擅长立言之人,加上近三年脱离一线教学岗位,实难对业务培训说长道短。不过,既已忝列2006-2008县级骨干老师,又承范校长之命,只能不避“好汉不提当年勇”之嫌,不揣冒昧,说一说本人选择并从事教育事业的经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缺乏之处,欢迎批判指正。一、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选择了教育事业我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属于社会最底层。先父1946年5月参军,先后在沭阳县十字区中队、三纵八师23团6连、22军65师警卫连等部门当战士,1947年12月入党,参战七次,负伤三次,是老革命、老党员。1955年复员返乡之后,将复员安置费用的三分之二拿出来给集体买大车水牛,加上接济亲友开销,没半年就花光了所有积蓄。父亲为人忠厚、文盲、不善言辞,操持家庭的重担最终落到了母亲身上。但是,母亲年轻时因积劳成疾,30岁就失去劳动才能。1963年我出生那年,队里开场记工分,全家六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年终决算,入不敷出,贫病交加,自然确实是全消费队最困难的一家:住的是“瓮牖绳枢”的土草屋;一件像样的衣服没穿过;一年要缺半年粮,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断粮六七天,每天都靠清水煮黑菜充饥,记得有一天胃部实在太难受了,母亲没方法到邻居家要了一碗棒面稀饭治好了我的胃痛,我永远都不会不记得那碗稀饭的甜美和滋养。由于先天缺乏和后天营养不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不断是班级里个头最小的“小萝卜头”,1980年高中毕业时,我的身高只有一米六零。我小时候是在贫困和歧视里长大的,好在读小学和戴帽初中时成绩不断名列班年级第一,大队小学校的老师依然对我另眼相看的,不过除了“大学教授”的雅号外,我不断与班组干部和奖状无缘——这是我心理素养差的主要缘故吧。幸运的是1977年恢复了高考,1978年我考取城郊中学读高中时又遇到了好老师——我的恩师岳树杞(时任教诲主任,高二分科后教我地理课),出于对老师的崇敬,我拼命学地理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1980年高考,地理科100分试卷我考了86.5分,位居全县第三——算是为恩师争了光,恩师也常常为此而骄傲;高考总分320.3(0.3是英语成绩),到达专科录用线,但终因语文学科低于50分而名落孙山。1980年9月底,我拿着本人从文教局讨来的介绍信走进沭阳县中学高三(3)班复读,重新开场了我的新大学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未出一月,我的慢性鼻炎、肠炎、胃炎接踵而至,祸不单行,高考预选考试(我享受免试资历)过后的第二天,母亲忽然不幸去世—。现在,离高考只有30天!在亲友的协助下,我安葬了母亲,重新来到了校园,但是神经衰弱症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生活困难中,我不断降低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一次通过县老师进修学校门口,我梦想着能进去混两年,今后能端上民办老师的饭碗就心满意足了。那时,我确实不明白除了上大学我还能做什么,如何活;我常常被无望的情绪困扰着,我在混沌中参加了1981年高考。待高考成绩出来后,我面对再次到达大专线的考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三个志愿都填师范,最终成为淮阴师范专科学校81级中文2班的一名学生。淮师三年中,我读了不少书,吃了不少药,身高长了10公分,学会了吹口琴、识简谱,大一第一学期过了背80篇古诗文、毛笔字、一般话考核关(全班唯一),也逐步和同乡同学一起活动,为做一名合格老师打下了比拟扎实的根底。二、把全部的热情投入教学,把全部的关爱交给学生我从1984年8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先后从事高中历史、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有4年高中历史、23年高中语文(13年高三语文教学)、16年高中班主任工作经历。工作27年来,我一直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搞教学,踏踏实实抓治理,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严格治理,为人师表,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科研成绩突出,曾十屡次获得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团干部、两个文明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1984年8月,我被分配到本县塘沟中学任教高中历史、语文老师、班主任,后来又担任校团委宣传委员,在塘沟中学的两年里,我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教学和班级治理,使本人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我积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