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湘艺版音乐二下第7课《凤阳花鼓》word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进展同学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及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2、为旋律进行加花。教学过程:1、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老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显示中国地图)《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2、老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3、音乐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老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同学讨论1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表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1)老师让同学再颜色来显示凤阳的变化。同学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2)老师与同学为凤阳今日的变化用歌声表达(在原来的曲谱的基础上改歌词)5、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凤阳花鼓》(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唱歌谱。(2)好,同学们听了也唱了,先想想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锣鼓点的特征(同学说了以后)现在我们在前奏和过门的时候有手拍节奏,歌唱的旋律用“La”音哼唱全曲。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地图:这是我们民族地图,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打击乐器常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爱用它来助兴。(1)邀请几名同学到台上拿自己喜爱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简单介绍并演示自己手上乐器的演奏方法。(2)请这几位同学演奏自己介绍的打击乐器,下面的同学演唱旋律并且用拍手、跺脚等方式共同来伴奏。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出来的节奏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7、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边唱歌边用选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老师:大家表演得真不错,我们课本上还有一首《凤阳花鼓》,旋律比较简单,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去学一下。附送:2024春湘艺版音乐二下第8课《黄鼠狼拜年》word教案教学内容:1、看图说故事,了解故事情节。2、在熟悉内容情节的同时,通过有节奏有表情的读歌词加强对角色性格的体验。3、学唱歌曲。教学目标:1、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黄鼠狼拜年》。2、能够以各种声势动作参加音乐的表现,体会音乐的节拍特点。教学设想:本课讲《黄鼠狼拜年》的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导入环节,我采纳看图讲故事的形式,激起同学兴趣。在“黄鼠狼敲门”的情境中模拟小锣的敲击节奏,感受乐曲的节拍及旋律特点。在歌曲的学唱部分将歌曲的情绪、节拍、音高、强弱与歌曲角色的内心活动相结合,引导同学有趣地进行演唱。教学重点: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黄鼠狼拜年》,并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音乐情景表演活动。教学难点:同学能准确演唱歌曲的音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民间童话故事《黄鼠狼拜年》快过年了,黄鼠狼想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