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服務業區位教學模組●課程簡介本課程主要在於介紹中地理論的內涵,透過克氏所建立的中地理論思考服務業的腹地關係,了解六角型市場區域的形成過程。除此之外,也能夠指出此理論的應用價值,於地方生活圈的理論基礎,並體認台灣地區地方生活圈的概況。●課程目標1.能說出服務業的定義與範圍2.了解中地理論的基本概念2-1能說出中地理論有關的地表假設。2-2能說出中地理論有關居民特性的假設。2-3能說明中地理論的基本假設隱含的意義。3.了解商圈與商閾的觀念與其差異4.了解地方生活圈的意義5.──能認識新舊零售業區位變遷及其影響因素(如:雜貨鋪便利商店;百貨公司購物中心─或量販店;傳統小吃速食業)6.能認識都市化消費習性對零售業類型與區位的影響●課程內容一、前言1933年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徒勒(WalterChristaller)發表了中地理論(CentralPlacesTheory),探討區分聚落與腹地的關係,他認為聚落與腹地都有等級,大聚落有高階服務,遠道而來的顧客值得花較多的運費前來購買,所以腹地大,這些高低不同等級的聚落與腹地便組成完整的空間組織(SpatialOrganization),另假設國家是一個自然人文環境都一致的無際大平原,首市居中之後,次級大城市便分據等邊六角形的六個點,而此六個次級大城市自然與人文條件相同,也形成三級、四級的大小等邊六角形分布。二、克氏中地理論的要義(一)基本理念一個地區所需的貨物與服務是由範圍內的中心城市所提供。中心城市即為「中地」,而被其服務的區域範圍則稱為「腹地」。中地有大小之別,較大的中地提供較多種類的貨物與服務,其腹地亦相對較大。較大中地能提供較小中地所沒有的貨物與服務,而前者所提供的服務卻完全涵蓋較小中心所能提供的項目,故較大中地不僅服務其居民,同時也服務其腹地之較小中地居民,而決定中地大小之兩項因素為貨物的商閾(TheThresholdofagood)與銷售範圍(Therangeofagood)。(二)→理論假設將地表的實際情況簡化。1.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任何情況的運輸都一樣的便利,運輸型態只有一種,運費隨距離遠近而增減。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貨物價格貨物需求量AC貨物銷售範圍貨物需求量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2.人口平均分布。3.消費者要到離他們最近的中地(聚落)取得所需的機能或服務,意即路程極小化。4.機能與服務的供應者皆唯利是圖,他們會在平原上找尋最好的位置使利潤極大化。因此供應者彼此之間隔的越遠越好,已達到市場區域(marketarea)極大化的目的。5.供應者擴大市場的範圍,到了顧客不願前去購買這種機能或服務時,即為此範圍之界線,提供機能多者為較高級之中地,反之則為較低級之中地。6.較高級中地提供的高級機能或服務為低級中地所沒有,較低級中地的所有機能,較高級中地都有。7.所有消費者的收入相等,對貨品和服務的需求程度也相等。(三)基本原則1.貨物銷售的範圍:貨物需求量與價格呈負相關,如下圖。由於運費因距離而增加(假設1),可知距離的摩擦效應,結果是需求量因與中地距離的增加而減少。距離AC為供應者此貨物的銷售範圍。圖1:需求與價格的關係圖2:需求與距離的關係2.貨物的商閾:任何的貨物或服務業,若要出售且維持下去,必須有一個最低需求量或最小的市場,若貨物的銷售範圍低於此界線,生意就無法維持下去。這個最低限度的需求或市場區便叫做商閾(threshold),如下圖,商閾為環繞中地A的最低限度內圈,如果要賺錢,就要把市場擴大到E的區域,但最大也不能超過商品的銷售範圍AC半徑。第3页共8页第2页共8页ACDE以貨物銷售範圍距離作半徑的市場區域界限以商閾為限的市場區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页圖4:市場區域劃分的演進由於平原很大,需求很多,提供同一種服務不只一家店,為了確保商閾範圍所以要互相隔遠一點又不能太遠,於是大家便成為等邊三角形的平均分布,而每一家店和周圍六家店也是等距的。六角形的市場區域是平原上中地服務的最有效安排,因為每一個顧客都有人替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