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过圣诞,80年代后圣诞歌曲,流行歌手唱圣诞曲篇一:80年代后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开展概况80年代后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开展概况一.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兴起,抒情歌曲的复兴1976年10月,文革完毕,中国历史掀起了新的篇章。“文革”的伤痕与改革开放的兴奋、喜悦之情的交错,构成了根本的社会心态。反映到歌曲创作领域的即是抒情歌曲的复兴。以施光南的《祝酒歌》为代表。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结合举办“听众喜欢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有25万多人次参加评选,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十五首抒情歌曲”抒发了群众的真实情感,讲究旋律的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这个时期王酩的歌曲创作具有特别强的典型性。从电影《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到日后的《知音》,他的旋律委婉动人、一波三折,具有特别强的感染力。张丕基在《三峡传说》电视风光片中写作了一首《乡恋》。这是一首吸收了探戈舞曲节拍的歌曲,由李谷一用“气声”演唱,在大受欢迎的同时也招致锋利的批判。其后,由苏小明演唱、马金星作词、刘召作曲的《军港之夜》也遭到同样的非议。由“十五首抒情歌曲”奠定的写作风格成为新时期歌曲创作的主要流派,并于80年代前期居统治地位。二.港台流行音乐的传入和对内地流行音乐的妨碍伴随着改革开放,海外家电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内地,打先锋的盒式录音机和与之相配合的录音磁带,其势一时颇为迅猛,尤以邓丽君的流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王洁实、谢莉斯是以演唱校园歌曲而成名。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轻一代流行乐创作也妨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谷建芬谱曲的《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1990年前后成立的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是最早的流行音乐产业之一;朱逢博、李谷一等领先使用流行歌曲唱法;朱明瑛、成方圆沈小岑、程琳、王洁实、谢莉斯、苏小明、等以第一代歌星的面目出现。三.流行音乐界人才的聚拢及港台音乐的进一步输入1980至1984年间,歌曲创作领域仍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1981-1982年间,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点》;1983年有《鼓浪屿之波》、《牧羊曲》、1984年有《党啊,亲爱的妈妈》、《十五的月亮》、《长江之歌》等作品流传。蒋大为、殷秀梅张暴默等人为特别受欢迎的抒情歌手。另一方面,港台歌曲仍在不断输入。首先是一批台湾校园歌曲。其次是伴随香港电视剧而来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小孩,这是你的家》等。再有是台湾流行乐作家侯德健带来的由苏芮演唱的《搭错车》插曲,尤以《酒干淌卖无》流传甚广。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不胫而走,广泛传唱。至1984年间,自港台传入走红的歌曲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地同类题材相照应而汇成一体,完好地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心态。四.内地流行音乐的崛起1985年,随着美国著名歌星发起为非洲灾民募捐义演,震动世界;台湾罗大佑等年轻一代词曲作家组织港台60名歌星举办献给1986国际和平年的《明天会更好》音乐会等。这些活动均刺激了内地流行音乐界。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开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通过数年来港台音乐的冲击、输入,内地音像市场初步建成。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受港台《明天会更好》大型演唱会的启发,内地的音乐工作者也开场筹办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5月,这场题为《让世界充满爱》的大型流行音乐演唱会在北京体育馆出台,获得宏大成功。郭峰作曲,陈哲、小林、王健、郭峰填词的主题曲《让世界充满爱》不胫而走,盛行一时。《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会的推出,标志着内地流行音乐创作群的崛起。1987年费翔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表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当时在全国引起一片轰动。一夜之间,费翔成为大陆最著名的男歌星。这也为内地的流行音乐添了重要的一笔。五.“西北风”的兴起1988年是流行音乐最为兴盛的一年。上半年刮起的“西北风”是10年来引人注目的一个顶峰期。“西北风”指的是当时风行全国的北方民歌风的流行歌曲热。其代表性作品有《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