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护林事迹材料**,一位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位经过枪林弹雨考验的老战士,一位30多年的老村支部书记,17年来如一日的义务护林。在他的身上,充分展现出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的风范,展现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20XX年,**同志的事迹在中共**中文新闻网电视台《**》栏目播放,被**网登载,之后又被国内各大网站转载,他的事迹精彩生动,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生于1927年。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战斗105次,多次立功受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退伍,1958年担任**公社社长,1962年响应国家精兵简政号召回到**大队任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0多年,1995年离任后,一直在义务看护着**区**乡**村的黄山林场。1973年,为了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状况,作为村支书的他带领当地村民在荒山上种下25万多株杉树,使原来连片的荒山变成了2000亩郁郁葱葱的杉树林。森林成材后的头3年,村里共间伐木材3次,为村里创收20多万元,村委用这笔钱为群众解决了自来水和照明问题。90年代,由于无人看护,林场频繁遭遇山火、偷盗、牲畜践踏,林地缩小到了1500多亩。为了看护这片几十里的山林,他成了林区护林员,每天都要走上好几个小时,每月村委给他200元的护林费。后来,林业部门不准砍伐,村里没了钱,他也就没有分文报酬,有人认为**不会再护林了。但是,**不仅不讲报酬,反而贴钱护林。他说:“这片林场的一枝一木都凝聚着我毕生的心血,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正是这份感情让他坚持了下来。这一守就是17年,这么多年来,**用心看护林场,面对盗伐者,他只认树不认人。村里人当面、背面骂他说:“这又不是你家的林场,是大家的林场。”他总是耐心地解释说:“这是人民的财产,是大家的财富,我们应该好好爱护。”**虽然年纪大了,也认不了几个字,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第1页共3页学习,收音机是他离不开的随身宝,护林间隙一坐下来他就听收音机,通过收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到保护生态,就是富国家、富人民,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基础。正如他所说的:“看护好森林,自然环境就好了,村民的日子就幸福了,自己也会得到幸福。”**义务护林这么多年,哪有不遇到几个盗伐者的,但他一个也不放过,熟人、朋友、亲戚一律对待。盗伐者被他抓住了,首先要放下斧头,然后接受他的批评和开导,他经常这样给盗伐者讲到:“树是大家的,不能这样,要留青山给子孙,不要让子孙骂我们,需用木料,办好手续,正大光明地来,偷偷摸摸的不光彩,这样干就是贼了,背起这名声,见人不好意思抬头……”有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在林中静静地边走边听,一阵砍树声传来,他轻脚轻手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摸去,原来是村里一位熟人正在修整已经砍倒的树。那人见到**,粗暴地说:“你要拿我,我就要打你。”**说:“你要打我,我不怕,我是经过战争考验过的,不怕死。你打死我,你跑得脱。”那人说:“你要怎么办。”**说:“树被你砍倒了,无法还原,最好的办法是扛起树子到村委会办公室接受处理。”那人照办了,接受村委会处理后,又向**道歉,此后再也没盗过树。看树的头几年,他共抓住盗伐者有伐树10余次。此后一次也没有了。原来是**与村民有约:希望大家爱护森林,要造福,不要造孽;村民每抓住一个盗伐者,他就自掏腰包付100元的辛苦费,并为村民保密。这个办法很灵,居然杜绝了盗伐。为了防火,每年入冬,**就挨家挨户地打招呼:“防火保林,就是保自家。”因此11年来没有发生过山林火灾。过去一直是他和老伴一起看护林场,老伴去世后的这11年里,他一个人每天都要走上五六十里山路在林场里日夜巡视。如今,就是一把镰刀、一个小收音机,还有一条小灰狗相伴——当初陪他的大黄狗老死后,小家伙成了老人忠实的伙伴。功夫不负有心人,30多年的林场,加上**10多年的精心看护,树一天天长大了,一个个山头变绿了,山下的清泉常流不断。自然灾害逐年减少了,粮食年年丰收,全村人均占有粮食第2页共3页在500公斤以上,地均纯收入达2800元,这也是与老支书**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2005年他荣获“和谐贵阳2005最具时代精神评选活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