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线新建上跨立交桥盖梁施工方案K***+***新建上空立交盖梁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现行国家及行业,公路、铁路等相关规范、验收标准《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等。2、相关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科技[2014]172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总运[2014]272号)《行车组织规则》(上铁师[2014]435号)《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586号)《上海铁路局工务安全管理办法》(上铁工发[2013]267号)《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4]299号)《铁路劳动安全培训规范》的通知(职教函【2013】6号)进一步加强全局工人安全培训工作的通知(上铁职教【2013】377号)进一步做好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上铁建安函【2013】124号)3、根据中铁上海设计院提供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4、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资料1.2编制原则(1)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及在确保既有淮南铁路安全情况下施工的原则。(2)工程质量符合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有关规范及验收标准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优良。(3)施工方案设计必须满足工期要求。(4)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施工合同、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顶进涵的工程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2工程概况K***+***0新建上跨立交桥位于合肥市肥东县桥头集镇。既有道口位于淮南线K122+712处,工务看守,道口宽度为3.6m。为方便铁路两侧车辆及行人通行,在淮南线K***+***0处新建上跨铁路桥梁,与铁路交叉点桩号为K0+252.20。本桥上跨铁路P4、P5号盖梁分别既有线两侧,盖梁边到钢轨外边沿直线距离为3.4m(距离轨道中心为0淮南线新建上跨立交桥盖梁施工方案4.12m),盖梁底距离钢轨高度为4.9左右,根据《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子模板快二铁路限界中的要求4.5m≤H≤5.5m,限界不能小于2m(距轨道中心),故P4和P5号盖梁施工已超过铁路限界2m,属于点外施工。根据现场施工场地布置,本做桥盖梁拟采用在墩柱上预留孔穿钢棒搭设支撑平台施工。3施工计划3.1线路概况(1)施工地段处于淮南线;淮南线为双线,无缝线路,P60轨,混凝土枕,上跨桥施工地段无电气化接触网设施。(2)列车通过次数及间隔每天列车通过对数为淮南线合肥东站至芜湖东站开行旅客列车23对、货物列车72对。3.2基本运输条件为最大程度减少对运输的影响,根据施工安全需要和满足运输需求,施工影响区段划分如下表所示:施工影响区段统计表序号工点名称影响范围区间备注1K***+***0上跨立交桥K122+704.5~K122+804.5桥头集~烔炀河3.3设备及模板组织设备名称型号数量进出情况装载机ZLM301台已进场汽车吊QY-252辆已进场砼运输车8m³4辆已进场电焊机500型2台已进场盖梁模板3套已进场3.4工期计划K***+***新建上跨立交P4和P5号盖梁2片,计划模板1侧2底,每套周转4天,盖梁施工周期为8天,计划于10月22日开始施工该两个盖梁,于10月30日该两个盖梁施工完成。盖梁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模板拆除施工在封锁点内进行,封锁时间利用维修天窗。实际施工时以路局批复的施工计划组织施工。1测量放样钢棒支架、底模安装绑扎钢筋钢筋检查钢筋制备模板制作淮南线新建上跨立交桥盖梁施工方案上跨立交桥施工封锁点统计表序号行别封锁点时长施工内容备注1上行150分钟模板安装2下行150分钟模板安装3上行150分钟混凝土浇筑4下行150分钟混凝土浇筑5上行150分钟模板拆除6下行150分钟模板拆除3.5施工类别划分根据《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586号)文件规定,按照营业线施工的影响程度划分营业线施工及邻近营业施工作业等级。上跨桥施工类别划分统计表施工类别施工地点施工内容类别划分备注营业线施工上跨立交桥盖梁施工钢筋绑扎C封锁,利用维修天窗时间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