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听听声音》说课设计世界如此美妙,是因为有声音的存在。自然的风声、雨声,乡间的蝉鸣蛙叫,城市里的车水马龙的声音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对于同学而言,他们已经熟识各种声音,喜爱音乐,而本能的讨厌噪声。本课就是以同学已有的这样一种生活体验为前提展开的。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要注重对同学科学素养的培育,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同学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情景,重视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培育同学的实践能力。为此,在该课教学中制定了如下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沟通。三、教法如今都在提倡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教授同学学习知识转变为教授同学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教给同学的知识毕竟有限的,只有在教知识的同时培育同学猎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益无穷;因此我积极贯彻“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同学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因素融为一体,综合本课特点,我将采纳以下教学方法。1,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法。2,用开放的教学法来引导学法的开放3,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为同学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四、学法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同学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附送:2024-2024年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全单元教案【教学内容】第44——46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沟通。【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讨论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讨论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讨论关于声音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宁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讨论有效进行。1、打开教室门,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反馈沟通: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常常思考哪些问题呢?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讨论这些问题。(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2、分组实验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3、分组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4、小组沟通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5、分组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46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沟通:第二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内容】第47——48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