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小学“国学启蒙”教育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习惯、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表达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我国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开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纲要》提出,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二、推进目的总目的:弘扬国学,传承文化,强本固基,化人启智。学校目的:打造国学教育特色学校。学生目的:知书达礼,健全人格,熏陶情操,提升学养。老师目的:内外兼修,厚实底蕴,提高素养,可谓师表。区域目的:培养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三、内容安排1.诵读内容安排:①低年级侧重《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并穿插唐诗宋词的内容。②中年级侧重《唐诗宋词》、《论语》、《孟子》、《庄子》等。③高年级侧重《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孙子兵法》、唐诗宋词等。2.书法内容安排:①三年级开场普及,以楷书为主。②四、五年级提高,仍以楷书为主,传授隶书。③六年级培优,可传授隶书、篆书。3.礼仪教育内容安排:①教育学生学会尊重。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③培养学生符合标准的礼仪举止。四、诵读时间安排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在诵读的时间上,必须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做到每天诵读,让学生构成天天诵读习惯。详细时间安排:每天早读安排20分钟诵读。另外,每周安排两节国学经典诵读课,作为校本课程。五、诵读方法依照学生、班级、学校等实际情况,可灵敏选择1、老师领读;2、学生代表领读;3、跟磁带读;4、跟VCD读;5、齐读;6、分小组读;7、全班集体读;8、听读;9、自由诵读: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10、默读等。六、组织方式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校本课程老师2、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浸透作用。国学小书苑:3—6年级开设书法课,6年级学习诗词歌赋,创作书写楹联,体育(理解传统体育工程与奥运工程的开展,依照年龄特点学会根本的我国民间传统体育工程,如武术:一至三年级武术操,四至六年级武术拳,搜集与武术有关的经典名句等;组织学生进展象棋、围棋竞赛等。)音乐(民乐欣赏,民乐演奏,搜集诵读与民乐有关的诗词,理解国学艺术内容,配乐朗读,竖笛、葫芦丝课)美术(抓住契机对学生进展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中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们的校园,让小孩一饱眼福。)3、宽容的评价。评价原则是:只鼓舞、不批判。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鼓舞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咨询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制造性,让学生从中发觉乐趣、得到赞许、获得鼓舞。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立要引导、鼓舞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小孩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小孩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小孩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小孩进入国学的殿堂。七、记录与材料整理1、每天由专门的老师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2、每周每个班要小结一次诵读情况;3、每月学校要分析和小结一次诵读情况;4、每学期将全校诵读情况写出分析总结报告。八、校园环境的营建1、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2、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经典格言;3、课间播放一些国乐名曲;4、在校园可树立表达中华文化经典、民族精神的圣贤铜像、石像以及其他艺术雕塑;5、统一穿着具有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中华品行的校服等。九、成果汇报展示依照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以调动师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检验经典诵读成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1、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各种方式的经典诵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