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行为养成方案行为养成方案俗话说。“再高的高度都需要一级级攀登,再大的目标也需要一步步实现。”针对我们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为一个实验班,先制定最初三年的计划(即一到三年级行为养成方案)。目标。在这三年中,是孩子行为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基本的行为习惯形成阶段。第一年,也就是一年级,老师要引领孩子进入一个小学生的角色,手把手的教给孩子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怎样去做,在这一阶段,老师的管理和引导是最主要的,在这一年,对于孩子,老师还不能放手,虽然有了小班干部的协助,但仍以老师为主。第二年,老师渐渐从管理中脱出身来,把班级管理移权给班干部,老师只作为一个指导者来进行协助管理。第三年,班干部的管理只起到监督的作用,孩子们渐渐养成自律的行为。也许还达不到“慎独”的程度,但已经向这个目标接近。方法。平时强调,专人监督,思想教育引导的方法。平时时老师对各种好的行为习惯多给予表扬,强化好的习惯,反复提醒错的行为习惯。派专门的小组长、小班长对各项工作负责,责任到人。结合课文和故事等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改变孩子思想上的行为习惯。下面从学习、卫生、纪律、品德四个方面谈一谈第一年的具体方案:一、学习方面好的行为习惯往往能让孩子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上,要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的习惯。每节课的课前预习都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主要从生字和阅读两方面进行预习,把课后的生字从课文中画出来,注上拼音;把要学的新课文朗读三遍。第二天由三人的小组长进行检查,老师不定时的抽查。第1页共3页课堂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1、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在学习用品的购买和选择上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所有的文具不能买玩具类型的,一律用最普通、最简单的样式,避免上课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律放弃用铁制的铅笔盒,改用笔袋,以减少上课时的噪音。有了这些准备,上课前要将上课用的东西放在课桌的右上角,整齐规则,也避免有些孩子手里的小动作。2、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讲,会的问题积极举手回答,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学会倾听。不动来动去,不随意说话。这个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养成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普遍的好动。所以最初的这一年,可以降低上课的速度而重点整顿课堂的纪律。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适当鼓励,可以给予像“小红花”一类的奖励,并且结合本班实际,也可以把一些问题严重的孩子调到班级的前面,由全班同学来帮助他们一起改变这些小毛病。同时作为老师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下课时能做到收拾好自己的文具,把凳子随手放于桌下。这需要老师的提醒,对于做的好的同学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的复习主要包括作业的完成和课外阅读。作业往往是孩子回家后做的,所以需要家长的配合,可以实行“作业条签字制度”,每天的作业让家长检查完后,在作业条上由家长签字。同时课外的阅读也能起到复习学过的生字和知识的作用,以“阅读小班长制度”和举行班级故事会来配合课外阅读的进行。通过以上行为习惯的培养,最终达到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二、卫生方面卫生方面主要有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班级卫生分为室内和室外卫生。由郑新宇、祝欣瑞两个同学分别负责,按照值日表按排学生进行早晨和下午的值日,每周一的班会上,卫生委员进行总结,对一周内值日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发给第2页共3页小红花;对值日时迟到、打闹、不认真的同学给予批评。个人卫生指手、脸要干净,衣服要常常换洗。每天由两个同学站在教室门口进行检查。卫生检查同时结合不同季节性的疾病易发情况,做好卫生宣传工作,让每个孩子在干干净净的环境中学习,健健康康的成长。三、纪律方面纪律方面包括重要活动时的站队和放学时的站队情况。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比如说升旗时的纪律,每次升完旗在班里进行总结,在反复的强调中让孩子养成站队的习惯。对于总改不了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比如放学时站队总说话,可以让他等其他同学都走后再回家。同时培养小班干部的管理作用,遇到重大活动,小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