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经济”复习笔记第一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包括五方面内容,它们是:现金流量、投资、成本费用及其构成。本章的重点在于理解和记忆各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并可以估算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和总成本费用。一、现金流量1、现金流量的概念:它是以项目作为一种独立系统,反应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实际收入(收益)和实际支出(费用)的现金活动。它只计算现金收支(包括现钞,转账支票等结算凭证。2、现金流量图的绘制:绘制中要注意的是,一般假设投资在年初发生,其他经营费用或收益均在年末发生。二、投资1、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构成在这里,工程项目总投资可以理解为建设项目的投入和维持生产投入的周转资金的总和。投资后形成资产,我们看: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原则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使用时,以折旧的形式分批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无形资产是指没有物质实体,但却可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等。递延资产是指不能所有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后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如开办费等。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种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多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预付款项、存货等。这几种估算措施应当掌握,尤其是生产规模指数法和分项类比估算法,可以参照教材例题。第二章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计算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这就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在两个以上技术方案经济效益比较时,必须使它们“可比”,因此要掌握4个可比原则,资金在运动中会产生价值(随时间变化),其增值部分就资金的时间价值,由于资金随时间变化,不一样步期的不一样资金金额可以折算为某一时间点上相似的金额,这就是资金的等值计算。除了识记部分,应用部分重点掌握资金等值计算的六个公式。一、经济效益的概念(识记)1、工程实践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实践方案的“所得”同“所费”的比较,或者是“产出”同“投入”的比较。一般有两种体现形式: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花费(相对值)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花费(绝对值)2、名词:劳动花费指生产过程中消耗和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可以看出,有两种劳动消耗和两种劳动占用,活劳动消耗是人的脑力体力消耗,物化劳动是指原材料、燃料等一次性消耗和厂房、设备等的渐损消耗。物化劳动占用就是原材料等使用前的储备;劳动力占用就是一定生产周期内所占用的所有劳动力数量。)有用成果就是生产活动中消耗与占用劳动后发明出来的对社会有用的成果。注意是有用的成果。二、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识记)1、三类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对照下图回忆各指标的含义及其体现公式,识记各类指标体系包括哪些详细指标。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措施经济效益评价措施分为静态评价法、动态评价法及不确定评价法三类。这三类评价法有各自的特点和合用场所。我们从下图中总体把握各类评价法:这样多的评价措施,靠背显然是行不通的,由于每种措施均有计算应用,因此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照例题练习、做习题,力争掌握每种分析措施的应用。一、投资回收期法(掌握)投资回收期又称返本期,是指项目投产后,以每年获得的净收益(包括利润和折旧)将所有投资回收所需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从建设年开始算起。基准投资回收期Pc是取舍方案的决策原则。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措施轻易理解,在有现金流量表的状况下,计算公式一目了然:Pt=合计净收益为正的年份-1+上年合计净收益的绝对值/当年净收益。第四章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可行性研究1、可行性研究:就本课程而言,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与否合用,经济上与否有利、建设上与否可行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和全面科学论证的工程经济研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或减少建设项目决策的失误,提高投资的综合效果。2、可行性研究的对象:可行性研究的对象很广泛,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民用项目、科研项目、地区开发、技术措施的应用与技术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