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总体发展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地处亚太核心内外交通发达、地理位置显要,具有良好的现代物流业。本文在介绍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总趋势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并站在宏观角度对其总体发展策略做了科学的展望。关键词:长三角;物流产业;总体发展一、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长三角区域物流的供需分析区域物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促使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区域物流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其成立和发展的源动力。从长三角区域物流的需求角度来讲,由于该地区总体经济正在从集中加工工业向自主研究开发的高科技工业转变,因此,物流总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渐渐的由求量开始向求质过渡。从供给角度来看,长三角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足以满足该地区的货物运量需求。(二)长三角区域物流产园区及通道建设状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长三角地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园区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作为物流产业发展重要载体的物流园区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目前,物流一体化已经逐渐成为城市融合和联动发展的焦点,其布局的协调优化已经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环节。长三角物流通道格局正在由原来的“Z”字型结构渐渐的向网格化结构发展。在公路通道方面,长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上海、杭州、南京三大城市为核心的放射状公路网格局,大大刺激了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在铁路通道方面,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一个网络、五大通道、四个中心”的路网格局,沪宁、沪杭高铁开通后,完善了该地区铁路通道的基本框架。在水路方面,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能够同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个港口进行通航。(三)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发展问题分析首先,长三角区域大多数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信息化供应链管理能力低,大部分企业只是从事传统的物流代理,配送等业务,企业规模小,抗打击能力差,物流管理费用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其管理水平尚有待加强和提高。其次,随处在信息化时代,但是长三角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其服务网络地域覆盖面积不足,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目的只是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交换,站在供应链角度考虑的还比较少见。再者,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环境有待提高,物流人才需进一步培养。多数物流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并经验丰富的物流管理人员非常紧缺,严重阻碍了物流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二、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一)需求规模逐渐扩大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地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由于其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催生出巨大的物流需求。从2000年到2009年,长三角区域的货物运输量增长了近一倍,其年均增长率高达8个点,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城市间资源结构互补性高,产业一体化进程快,在以电子、服装、汽车、石化等为代表产业的基础上,加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由此推动了物流需求规模的快速增长。(二)产业集聚逐渐加强随着我国物流经济的不断发展,长三角区域的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物流产业正在逐步向该地区及珠三角区域聚集。现阶段我国的区域经济正在从分散走向集聚,长三角区域物流同样正在经历聚集过程。由于众多企业的生产模式得到不断的改善,企业内部物流也在逐渐向专业化转变,从而推动了区域物流集聚化的进程。(三)产业合作与联动发展趋势增强随着我国企业跨区域经营行为的日益频繁及长三角物流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从而催生出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合作与联动需求的进一步增强。由于近些年在长三角地区举办各种论坛及大型活动频繁,在此期间同国内各区域签署的政策文件不断增多,从而促使区域物流合作和联动有上升趋势。目前,长三角区域物流合作和联动己逐渐从物流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等基础性的资源整合向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物流政策和人员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延伸,枢纽港口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