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中小学生食品卫生平安常识一、食物中毒的分类特点有哪些?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病症为主,常伴有发热,其埋伏期相关于化学性的较大。(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衍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而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埋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一样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峻,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能够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二、个人怎么样预防食物中毒?1、饭前便后要洗手;2、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3、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4、不购食来路不明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5、不购食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店或路边摊点上的食品(尤其是这些店、摊上没有密封包装的食品);6、不吃已确认变质或疑心可能变了质的食品;7、不吃明知添加了防腐剂或色素而又不能确信其添加量是否符合食品卫生平安标准的食品;三、家庭怎么样预防食物中毒?除按照“个人对食物中毒的预防”的方法做外,家庭所有成员还要做到如下十点:1、间使用过农药的蔬菜要在用药15天后才采食;2、所有蔬菜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上并反复冲洗后再食用;3、腌制食品时不投亚硝酸盐等防腐剂或色素,家中不存放亚硝酸盐,以防不慎而误食;腌菜时选用新鲜菜、多放盐,至少腌30天以上再食用;4、农药、化肥、柴(煤)油、灭蚊(蝇)剂等有毒、有害物品不放在粮食仓库里,而且要关锁好,不让小孩接触到,以防造成意外污染食品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5、煮食用的器皿、刀具、抹布、按板需保持清洁洁净;加工盛放生食与熟食的器具应分开使用。加工、储存食物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6、正确烹调加工食品。隔夜食品、动物性食品、生豆浆、豆角等必须充分加热煮熟方可食用。7、冰箱等冷藏设备要定期清洁,冷冻的食品假如超过3个月最好不要食用。8、不要采集、购置和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死因不明的畜禽或水产品、不认识的蘑菇、野菜和野果。9、在外面吃饭,尽量不要到无证饮食场所。10、家庭自办宴席时,主办者应理解厨师的健康情况,并临时隔离加工场地,防止闲杂人员进入。四、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要素有哪些?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同时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要素有: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3、过早地预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衍时间);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完全或低温长时间加热);6、内务治理不善(偶尔的污染事故);7、穿插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适应不良);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9、食品加工或制造人员有感染同时有不良卫生适应;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五、发生食物中毒时怎么样进展急救?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最好立即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服药,假设无法尽快就医,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以促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假如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喉咙,引发呕吐。2、导泻:假如病人吃下食物的时间超过两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纳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