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德篇一: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如今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答复,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刻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咨询:小孩,针刺是特别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假如连针都怕,如何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鼓舞着岳飞。岳飞投军后,特别快因作战英勇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屡次打败金军,遭到宗泽的赏识,赞扬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仰慕。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特别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酬劳。主人感到特别惊奇,咨询他为什么如此,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慨,就把书借给他读。因而匡衡成了大学咨询家。3、海瑞惩恶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他在淳安任县令时,当时奸相严嵩正失势,气焰特别嚣张。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他倚仗着有大靠山,不可一世。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四处非作胡为。一天,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帮浪荡公子窜到淳安闲逛,并派人叫海瑞安排食宿。胡公子的恶名海瑞早有所闻。他想了一下照顾专管接待的驿站官员说:“他们不是奉公而来,照规矩能够不接待。不过他们既然来了,就让他们住下,一日三顿便餐即可。假设他们胡作非为,及时报我。”胡公子一伙在淳安住了一天,便传来音讯,说这帮人抢掠东西,调戏妇女,闹得城里鸡犬不宁。海瑞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生了一计。晚上,胡公子等人吃饭时,桌上只摆了三菜一汤,而且无酒。胡公子便破口大骂。驿站公差辩白了几句,胡公子不由分说便命随从将他捆绑起来,吊打一顿。海瑞大怒,命衙役将胡公子一帮人捆到公堂受审。胡公子一见海瑞,不肯下跪,高叫:“我是胡总督的儿子,要让我父知晓,轻那么革职,重那么性命难保!”海瑞哈哈大笑说:“总督大人我是明白的,他但是朝中严太师屡次夸奖过的廉洁奉公之人。”“明白就好,赶快松绑,给我赔罪!”胡公子趾高气扬地说。海瑞忽地沉下脸道:“胡大人是大清官,你是他公子,怎会如此胡作非为?你哪一点像胡大人家的人!你是谁家的恶少,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公子,败坏胡大人的名声?”说罢让衙役重打胡公子40大板。胡公子的一个家奴忙跪下说:“大人息怒,我们出游有老爷的亲笔信,可不是冒充的。”海瑞狠拍了一下惊堂木:“大胆怯贼,竟敢伪造胡大人信件,再打40大板。”胡公子一伙人,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求饶。海瑞立即给总督府写了公文,说有一起冒充胡大人亲属的案件,要求严办,接着派人押着犯人连夜赶往总督府。人押走,县吏们特别为海瑞担忧,由于他们都明白,胡公子确实是总督的儿子,海瑞说:“正由于是确实,我才说他是假的,不以真当假,岂可打他40大板?”众人恍然大悟。胡宗宪看了海瑞呈上的公文,又看看被打得遍身麟伤的心爱的儿子,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4、华佗治贪三国时期,杨修和杨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杨修为相府主簿,杨宕为军需官。杨修聪明博学,但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被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处死。杨宕惧怕曹操因叔罪嫁祸于已,便想趁着近期押运军粮饷银之便,设法捞他一把,然后谢官还乡。他惧怕曹操之威又贪财心切,剧烈心理冲突引发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闷,坐卧不安,请了不少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