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关键词:选题,博士论文,开拓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介绍: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博士论文来说,同样适用。要做出一篇好的博士论文,选题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好的选题,博士论文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才称得上是“好的选题“呢?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好的选题&rd怎样形成具有开拓性的博士论文选题详情:[:www.lwlwlw.com]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博士论文来说,同样适用。要做出一篇好的博士论文,选题至关重要。有了一个好的选题,博士论文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选题才称得上是“好的选题“呢?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好的选题“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开拓性、创新性、前沿性、时效性、可行性,等等。本文主要关注选题的开拓性。内容涉及:“什么样的选题具有开拓性““为什么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怎样形成开拓性的选题““我的研究经历与教训有什么“等六个方面。一、什么样的选题具有开拓性简单地说,开拓性的(ground-breaking)就是开创性的、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开拓性的选题在研究材料、方法、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研究结论上具有颠覆性。以音韵学的研究为例,清代学者(吴棫、顾炎武、段玉裁等)使用《诗经》押韵材料、谐声字材料归纳上古音的类别,属于材料上的创新;陈澧发明反切系联法用以归纳《广韵》反切用字的声类和韵类,属于方法上的创新;钱大昕基于大量的古籍材料得出“古无轻唇音“的推断,属于结论上的创新。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综合利用多种材料(反切、方言、对音等)、多种方法(反切系联、内部构拟、历史比较等),构拟了汉语第一个完整的中古音系统,实现了理论、材料、方法、结论上的多重创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音韵学奠基之作(盛林等2005)。可能有人会担心,能研究的问题前人都研究过了,很难再找到新问题了。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陈寅恪说过:“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敦煌劫余录·序》)语言学的研究也是如此。有些问题,看似已经解决,没必要再去研究了,但如果换一批材料、换一种方法,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比如代词的句内回指(anaphora)问题,乔姆斯基(Chomsky)已经做了很好的解释,似乎没什么可研究的了。黄衍翻查、调查了大量的语言(共约550种)后发现,乔姆斯基的解释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影响回指的除了句法-语义因素,还有语用因素。围绕着回指的语用问题,黄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新格莱斯回指语用理论(两位创始人之一),成了“世界顶级的(理论)语用学家及回指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出版社评语)。开拓性的选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小而言之,可以作为个人学术生涯的主要研究领域或议题,使之成为自己最擅长的精神舞台。黄衍的研究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关注一个语言点,即便是一个研究得已经很充分的点,也可以发现问题,可以取得重大的成就。黄衍的成功再次验证了席勒(1809-1918)的那句话:“集中你全部的精力,在一个点上释放出来,你必然会取得辉煌的成就。“①大而言之,可以为学术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引入新的研究材料或方法、创立新的研究范式。比如乔姆斯基,通过《句法结构》(1957)发动了一场对美国描写语言学的革命。《句法结构》的出版不仅标志着“乔姆斯基革命“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在修正转换生成语法的过程中,乔姆斯基的学生菲尔墨(Fillmore)发表了《格辨》(1968)等论着,创立了格语法。再比如朱德熙(1920-1992),通过《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论句法结构》(1962)、《语法讲义》(1982)、《自指与专指》(1983)等论着“将结构主义的原则和方法与汉语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汉语语法有别于印欧语语法的特点,建立了一个比较适应汉语实际的语法体系“(沈家煊2011:7)。二、为什么要形成开拓性的选题清代大学者纪昀(晓岚)说过:“文章公论,历久乃明。天地英华所聚,卓然不可磨灭者,一代不过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