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乐章答案篇一:永不消失的乐章永不消失的乐章胜利。1.围绕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本文叙述了哪些事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创作音乐----()-----()-----排练乐曲------()2.文章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仿照示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任意两处。(4分)示例:音乐厅和广播电台是法西斯必须摧毁的目标,而象征希望的音乐却依旧从电台播出,传遍了世界。①②3.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在文中分别有怎样的作用?(3分)4.阅读文章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不少于50字)(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3分)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晏子将使楚使:(2)缚者曷为者也曷:(3)寡人反取病焉病:(4)叶徒相似徒: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7.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你读出了楚王怎样的心态?(2分)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3分)景公游于寿宫,睹年长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找)老弱之不养,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一个“年长负薪”“面有饥色”的老人后,齐景公和晏子的做法有何不同?永不消逝的乐章1.运送乐谱召集乐手演奏乐曲2.①炮火、枪击和饥饿吞噬着列宁格勒所有人的生命,动听的旋律却依旧从音乐厅和收音机里传出。②打击乐手艾达罗夫躺在病床上已经生命垂危,演奏时却敲出了他一生中最响亮的鼓点。③登上舞台的指挥因为消瘦,身上的燕尾服显得肥大不堪,但他的眼神却充满了力量。④列宁格勒处于德军懂得包围之中,满目疮痍,困境中的人们却在灯火辉煌的音乐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3.低空的阴霾“衬托了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的紧张的局势;”夜色如水般静谧“烘托了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4.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不仅仅是一支乐曲,而且是列宁格勒人民勇敢、坚强的见证。在这首曲子中,蕴含着列宁格勒人民不屈的精神,所以这支曲子属于“我们”-------每一个为了自由与法西斯奋战的列宁格勒人。烘托与衬托的区别“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篇二:《疯狂填字3》21-40关答案《疯狂填字3》21-40关答案第二十一关:横1:2012年李冰冰参演的好莱坞系列电影生化危机横2:麦兜系列电影之一春田花花同学会横3:岳飞最得力的兄弟和部下牛皋横4:2010年霍建华主演的新概念古装电视剧怪侠一枝梅横5:成语典故中指录取的最后一名孙山横6:成语,形容女子身材好或花木形体挺拔亭亭玉立横7: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横8:著名的侗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粟裕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