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房颤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配合阵发性房颤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配合本文关键词:阵发性,药物治疗,临床,护理,配合阵发性房颤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配合本文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0.0%,高于阵发性房颤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护理配合本文内容: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5.0%(P关键词:阵发性房颤;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生命质量评分;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多发于老年人群,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疾病恶变,而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栓塞的概率也会升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多数患者仍会存在疾病复发情况[1].阵发性房颤患者大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抽选40例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2020年4月-2020年4月入院治疗的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0.3±2.1)岁,男12例、女8例,平均病程(2.5±1.3)年,合并高血压12例、合并冠心病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2~67岁,平均(60.4±2.2)岁,男11例、女9例,平均病程(2.6±1.2)年,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冠心病3例。入选患者均无心功能衰竭表现,无脏腑功能衰竭表现。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学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参与调查。1.2方法1.2.1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口服胺碘酮600mg,1次/d,治疗1周后予200mg胺碘酮口服,治疗1个月后予胺碘酮100mg口服,同时予50~100mg氯沙坦口服,治疗时间为1年。1.2.2观察组护理方法:(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者可影响疾病治疗。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绪予以不同管理,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建立疾病治疗信心[2-4].(2)用药管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令其了解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防止患者出现恐慌表现[5-7].(3)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帮助患者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有助于患者病情控制和改善[8-9].(4)基础管理,提供专科护理干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管理,保证患者治疗安全。1.2.3对照组护理方法:在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管理,遵医嘱实施护理干预。1.3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调查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护理后干预效果、生命质量。(1)治疗效果:临床控制,指患者治疗后1年内疾病复发次数不超过1次,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升,血压正常;缓解,指患者治疗后1年内疾病复发2~3次,心室射血分数有所改善,血压控制良好,无明显波动;无效,指患者治疗后未达到缓解、临床控制的标准。评估有效率=临床控制率+缓解率。(2)生命质量:采用WHOQOL-10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量表总分121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3)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量表进行调查,量表总分100分,>89分为满意,70~89分为中等,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值检验,以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