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带读后感篇一:《忧郁的热带》读后感(部分)第二部行脚小注六、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P49—50:罗德里克,S.F.I.O.=人工国际法国支部,伯格森主义和新康德主义。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天真的信念和这么贫乏的知识能力结合在一起,蔚为奇观。他的课堂上我第一次学到,任何问题,不论多么微不足道或严肃重大的问题,都可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这种方法就是把对那个问题的两种传统看法对立起来。第一种看法利用常识作为支持的证据;然后再用第二种看法来否定第一种看法。之后,将以上两种看法都证明未不够完整,而用第三种看法说明前两种看法的不足之处。最后,经由名词的搬弄,把两种看法变成是同一个现实的两个互补面:形式与内容;容器与容物;存有与外表;延续与断裂;本质与存在,等等。P57:可以同时在岩石上面发现两个菊石的遗痕,看到它们微妙的不对称的回纹,这些回纹以它们自己的方式证明两个化石之间存在着长达几万年的时间距离,在这种时候,时间与空间合而为一……思想和情感进入一种新的层次,在那当中,每一滴汗,每一片肌肉的移动,每一息呼吸,全都成为过去的历史的象征,其发展的历史在我身体重现……不同的世纪,间隔遥远的地方在相互问候,最后终于用相同而唯一的声音说话。P59:我反对现象学的理由是它企图假设经验与现实之间存在的某种延续性。我同意现实但不包括经验在内,而且可以解释经验,但是我从前述三个灵感源泉学到:现实与经验之间的过渡过程是一种非延续性的、断裂处处的过程;我也学到,为了掌握事实,得先将经验排除在外,然后再把经验重新整合进一个不带任何感性情绪的客观综合里。至于后来汇集成为存在主义的那些知识运动,我不觉得它们可以算是一种正当的思考活动,原因是存在主义对主体性的种种幻想过分纵容。把私人的焦虑提升为庄严的哲学问题,太容易导致一种女店员式的形而上学……存在主义容许人们对哲学的任务采取随随便便的态度的危险。哲学的任务是:了解存在于它自身的关系,而不是了解存在于我自己的关系。现象学与存在主义不但没有取消形而上学,反而给形而上学提供了两种辩解的方法。p62:我在这里所称赞的不是一个知识传统,而是一种历史情境。七、日落P64:对一个城镇、一个地区或一个文化这么匆匆一瞥是很得力的训练观察力的方法,因为停留的时间很短暂便不得不尽力集中注意力。P66:回忆往事是人类的大快乐之一,但是如果记忆真正照本宣科什么都不重新来过的话,很少有人愿意去再经历一次他们津津乐道的疲倦与痛苦。记忆是生命本身,但是另外一种性质的生命篇二:读后感《忧郁的热带》读后感2020300290060安仪兰开始以为这就是一本游记,名字很像是一本描述热带风情的小说,或许还带点文艺。所以在老师的书目里义无反顾的选了这一本,而不是久负盛名的《菊与刀》,然后才发现,其实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出名的多,要丰富的多,也深刻的多。未曾涉足过社会学或人类学的领域,所以也无法用专业的眼光来品读这本书,看了也不是完全懂它,但我想作者写这本书未曾多用太艰深晦涩的语句,而带着些尖锐黑色的小幽默,就是不希望它只是被当成一本像他的《结构主义人类学》那样的专业著作来读吧。但显然的,这也不只是一本简单的游记,它承载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思想内涵,身为法国人的列维,语言到位美妙,身为人类学家的列维,思维透彻奥妙,让这本书如此富有魅力。整一本书看下来,给我的整体印象已经不再是他到了某个地方然后在那里知道了解了什么。而是对于这整个旅程的意义。列维;斯特劳斯在书里提到“旅行不仅仅是把我们带往远处,还使我们在社会地位方面上升或降低一些。它使我们的身体交换了空间,同时,不论是好是坏,也使我们脱离自己原来的阶级脉络,因此,一个地方的颜色和风味不可能和我们自己面对,经验那些颜色和风味的时候所处的是那种预料不到的社会地位。”在他看来,人生的旅行,是应该要脱离原来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到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去感受。我不禁想到,我们所谓每次假期出门的旅游,在这样那样的城市里呆上个两三天,把各类的旅游景点走马观花看一遍,最后劳累地回到家。这样的旅行,又能对自己到达的那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