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发展农村党员工作难题近年来,xx市始终把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围绕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这一重点,进一步加强指导,创新模式,破解难题,增强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有力提升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三年来,全市共发展农村党员219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5.53%。深入指导,着力解决少数村发展党员工作滞后的问题。针对少数农村党支部不愿发展、长期不发展,造成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一些农村优秀青年入党难的问题。2006年初,组织调研组对全市93个村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全面掌握了基层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对两年及两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村分别建立了台帐,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单,进行限期整改。建立了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党员干部驻村、村干部联系积极分子工作法,重点对发展党员工作滞后的村进行重点包扶和全程指导,限期做好培养发展工作。同时,在全市发展党员计划宏观控制指标上重点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向发展党员空白村倾斜。这些措施的落实,有力推进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解决了个别村“长期不发展”的问题。强化监督,着力解决发展党员“近亲繁殖”的问题。当前,个别村党支部书记私心较重、不坚持原则、只发展自己的亲属子女,培植“家族势力”,导致出现发展党员“近亲繁殖”现象。对此,市委组织员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村干部主要社会关系台帐,掌握了村干部的近亲关系,与村干部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发展对象暂不与发展,为有效规避“近亲繁殖”现象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全程监督,试行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回避+干预”制度,规范村干部亲属入党工作,回避对象主要是村干部的配偶、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如有亲属要求入党,村干部必须主动向组织说明并进行回避,不得利用职权影响发展党员工作。推行了乡镇党委干预和参与制度,包括考察、公示和审批三个方面。村干部的亲属确需发展的,须报乡镇党委审查,第1页共11页由乡镇党委考察认定其是否具备培养条件,并实行全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创新模式,着力解决个别村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的问题。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走“过场”、随意“变通”发展党员程序的实际问题,市委组织员办在严格遵守《党章》、《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及上级党组织的有关规定要求的同时,全面推行“123(一推、”两票决、三公示)工作模式,严把程序关,努力构建“无缝衔接、规范透明”的发展党员工作格局。“一推”,即:党支部根据上级下达的发展计划,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从积极分子中推荐发展对象初步人选,经支委会研究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两票决”,即:在召开支部大会通过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有表决权的党员进行无记名投票,党员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决议。“三公示”,即:每发展一个党员,要先后进行三次公示,即对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分别进行公示。村党组织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将调查结果向党员和群众,使发展党员工作更为广泛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第二篇:如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在全市组织员培训会上的发言**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所辖**个行政村,是我县行政村最多的乡镇,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多年不发展党员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创新机制,破解入党积极分子不足的难题建立一只素质高、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中,有大部分村是因为入党积极分子不足造成的,有的村甚至没有积极分子,这直接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经认真分析,造成积极分子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第2页共11页面。一是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