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归因激励自我正确归因激励自我活动形式:专题讲座活动目的:希望通过本次讲座,使学生能够正确归纳期中考试成败的原因,进而对“现实自我”进行审视和调整,以顺利地向“理想自我”迈进。活动流程:引入话题——个例分析——原理介绍——自我归因——自我分析——完成问卷——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活动过程:一、引入话题:同学们,当你遇到挫折、遭到失败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同学们:“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学生会回答:不一定。)“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失败进行正确归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的辅导话题就是“正确归因,激励自我”。二、个例分析:归因的领域很广,涉及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今天我们缩小范围,仅就学习来谈谈。先请各位同学当当心理专家,看下面的个例——九年级学生小王,平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九年级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平时他非常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很晚,电视很少看,文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可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他还是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为此他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不知怎么办才好。请同学们帮小王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原因:生:我们认为他成绩下降的原因有:1.竞争加剧,各路“高手”奋发图强;2.虽然用功,但方法可能不当;3.因文体活动很少参加而导致体质下降,精力不足;4.由于七八年级时成绩一直优秀,上了九年级以后可能期望过高,自我要求太严;5.家庭关心可能升温太快,让他感觉压力大。师:那他以后应该怎么办呢?生:以后他可以这样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继续以以前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们毕竟都在奋力拼搏,聚到一起,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2.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以前那一套。九年级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了,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4.取得家庭的配合,不给太大的压力。三、原理介绍:这个虚拟的例子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有点自己的影子在里头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动机论》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包含爱与被,归属与领导)、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它是人类需要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在人类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类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会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联系到我们的实际,就是学生有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要。就拿前几周进行的期中考试来说吧,我们都需要一个好成绩,也都想考出好成绩,但是不是每个人需要就能得到呢?给大家举个例子。有兄弟两个,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等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又抹鼻涕又抹眼泪地哭泣,非常伤心,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挨父母的责骂。当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铲干净。看到父母,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地嚷道:“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一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心理学家在研究这一类现象时,发现人们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形成的归因模式所决定。归因简单说就是把自己失败或成功归于某种原因。人们一般面对失败时会从这几个方面去归因,一是向外归因,表现为遭受失败时首先找寻外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