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1.口诀法记忆工业化衡量的标准工业化,三指标;农产值,十五下;农业人,二十下;城镇人,六十上。2.概括法记忆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探索过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的成就:工业化进程快、水平高,工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今天”的问题: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全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低,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不明,城镇体系结构不完善。“明天”的前景:调整行政区划,“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化促小城镇建设,保证进城农民利益。1.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①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②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③衡量指标:a.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1b.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2)城市化:①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②本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③内涵(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1)江苏省概况: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现状:①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2004年底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图表解读江苏省建制市分布图[信息获取](1)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纵贯而过,淮河穿过江苏省,说明江苏一部分属于南方地区,一部分属于北方地区。(2)江苏省南部和北部在城市数目和密度方面有何不同?为什么?提示:江苏省南部城市数目多于北部、城市密度大于北部。因为江苏省南部处于和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受上海市的影响,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问题探究截止到2017年年底,江苏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68%,其中苏南地区达76%,已基本实现了城市化。思考探究:促进江苏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提示: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2知识升华一、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优势因素区位优势位置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自然资源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平原广阔,河湖众多交通条件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捷科技条件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社会协作条件好市场条件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毗邻沪宁杭工业区,市场广阔二、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分析方法技巧图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典题印证[典例]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1)~(3)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3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工业B.技术指向型和市场指向型工业C.动力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工业D.原料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工业[思维流程][答案](1)B(2)D(3)A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4步改善。2.前景预计到2030年,城市化进程将进入量质并重、稳步提高的阶段。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3.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