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节俭读后感篇一:读《赢在节俭》有感征文读《赢在节俭》有感赵汉义2020年,朋友送我由成功新华编写的《赢在节俭》一书,由于工作比较忙等原因一直没有细读,值此市局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好书、佳作推荐和“我读经典”征文活动,我从书橱中找到它,仔细读完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是励志节约,勤俭办企的一本好书。《赢在节俭》一书,虽然是在2020年由美国华尔街所引发的经济危机背景下撰写的,但现在来看,仍给人以启迪和反思,因为节俭永不过时,节俭能使我们的国家、企业和家庭变得更加富有,生活愈来愈好。该书共分九章三十六节,由30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实际,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理论,全面地阐述了关于节俭办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回答了为什么必须坚持勤俭办企业的问题,是一本值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职工分享的好书,也是我们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落实勤俭节约行为的重要读物,值得深入学习和探讨。如今,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节能降耗,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使年轻的共和国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同志头脑中的节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现象不为鲜见,然而一些同志却不以为然,在有的人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些就不合时宜了;有的人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认识与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相符的。作为一名煤炭战线上的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以崇尚节俭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节约一瓶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分钱、一寸土”做起,积极使用循环用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倡导俭朴的生活方式和适度消费,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节约氛围。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勤俭节约,可以影响身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堆煤成山”,微小的力量变成了庞大的群体,微不足道的节约就会变成巨大的财富。我们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成语的含义,一点一滴的浪费不算什么,但它就像“蚁穴”一样侵蚀着坚固的根基,最后的结果就是溃堤,造成重大灾害。一句古话说的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也反复证明这个道理:“奢”能败国,败家,败自己。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只有这个“大家”发展了,我们各自的“小家”才能够殷实。这也印证了“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虽然大家都知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长明灯,长流水,长待机等现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明代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古人的眼中,节约,既是修身养性所必须,同时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节约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对国家、民族、家庭、自我负责任;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往往是败家败国的主要原因。新形势下的节约有了新的内涵。它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在这种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大家通过节省资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为己为人创造一个清洁、富足、健康、文明的生存空间,而并非要求大家去重新过那种勒紧裤腰带的“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