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增殖(一)一、细胞增殖的意义1.单细胞生物:通过增殖来繁殖新个体。2.多细胞生物: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二、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1)涵义:一次分裂完成→下次分裂开始→下次分裂结束(2)组成: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比较长。(3)前提:连续分裂。2.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结果是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加倍。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个染色单体含有个DNA分子。分裂期:复制后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⑴前期:染色质→染色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消失,核膜溶解。⑵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⑶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⑷末期:染色体→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细胞壁。3.赤道板与细胞板如果将分裂期细胞看作地球,过细胞中央横切出的平面即为赤道板。赤道板是垂直于纺锤体的纵轴,并将其平分的一个平面,实际上并无板状结构存在。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由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汇集在赤道板平面上,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板状结构。细胞板由小到大向周围扩展,最后完全将两个新细胞核、细胞质分隔开。这是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质分裂的特定方式。赤道板是一个平面,而不是一种结构。细胞板是一种结构,是细胞壁的前身。只有植物细胞才有细胞板,动植物细胞都有赤道板。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项目名称不同点相同点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末期子细胞的分开植物细胞细胞两板发出纺锤丝,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在赤道板部分出现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1.间期、中期、后期的变化情况相同。2.染色体都要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动物细胞由已经复制的,移向两极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分隔成两个细胞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内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核中,使每个子细胞具有一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染色体。5.有丝分裂的特征: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6.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含有遗传物质)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问题:无性繁殖为什么能基本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不经过减数分裂,无基因重而导致的可遗传的变异。7.影响有丝分裂的因素:温度、射线、化学药剂、生理和病理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对有丝分裂产生影响。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经过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对有丝分裂就会起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8.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如下表:细胞周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裂间期复制前2n02a复制后2n4n4a分裂期前期2n4n4a中期2n4n4a后期4n04a末期2n02a9.有丝分裂中的几种变化规律⑴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⑵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复制→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分裂→移向两极⑶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2n→4n→2n⑷DNA含量变化规律2n→4n→2n⑸纺锤体的变化规律形成(前期)→解体消失(末期)。⑹核仁、核膜的变化规律解体消失(前期)→重建(末期)。10.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的数量关系⑴染色体的组成和形态如图所示,一条染色体包含一个着丝点②和1~2个臂①③(染色体的臂有长有短,着丝点的位置可位于染色体的不同部位)。计算染色体的数目时,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为依据。有一个着丝点,就是一条染色体。所以图中复制前后(A、B)均为一条染色体。⑵染色体有两种形态,如上图中的A和B。B是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它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两条染色单体。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原来的一条染色体就成为两条染色体。因为这两条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所以一般情况下,二者是完全相同的。⑶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分别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所以若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其DNA分子数就等于染色单体数;如果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其DNA分子数就等于染色体数。⑷有丝分裂中各个时期的变化(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