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校车安全条例不能让校车安全条例空跑VIP免费

2024年校车安全条例不能让校车安全条例空跑_第1页
1/2
2024年校车安全条例不能让校车安全条例空跑_第2页
2/2
校车安全条例不能让校车安全条例“空跑”20XX年4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地方政府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规定了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保障校车安全的义务和责任。至此,公众期盼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终于尘埃落定。回过头来看,此时离造成19名幼儿死亡的甘肃XX县区“一一·一六”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已有四个多月了。相较于过去很多制度的难产,这项制度的推进与出台,还算是比较迅速,值得赞扬。当然,即便在这段并不算太长的时间内,中国一些地方仍然发生过多起校车安全事故。这也意味着,解决校车安全问题是刻不容缓的。现在制度出台之后,接下来,就要看这项制度能不能得到真正信仰,被切实执行。不必讳言,《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执行,会面临种种利益博弈。不论是学生就近入学,还是校车安全管理,都涉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一项制度,如果不能具有足够的激励价值,就会在执行中遭遇种种推诿,难以真正从纸面走进生活。事实上,这些年很多曾经被公众寄予厚望的法律制度,在执行层面也曾经带给公众巨大的失望。比如,当初历经13年始磨一剑的《反垄断法》出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很好地执行,原因就在于相关配套制度迟迟未能完善。现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通过了,那么,也就必须迅速启动配置制度建设,必须强化相关执行力度,来让这项制度及时发挥效力。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执行来说,现在,在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的问题上,政府和学校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这背后既涉及公共管理问题,又涉及诸如择校费之类的利益博弈。在校车安全由谁来监管的问题上,教育、公安、质监等部门必须厘清职责。赋予校车享受“特权”的同时,也同样会带来很多权利与利益的新矛盾。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相关配套制度,来明确各方利益主体的责任,使公共利益迅速实现最大化。第1页共2页法律制度的最大价值,只能通过有效执行来体现。如果制度不能执行,就会损害公众对制度公信力的信仰。公众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抱着极大的期待,如果这项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恐怕有多少期待最后也只能变成多少失望,最终影响到法制的权威性。因此,现在面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及时迅速做出反应,厘清自身要承担的责任,积极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及时调配人力、财力、物力来平衡这背后的利益博弈。同时,还应理顺相关监管体制,铲除可能出现的“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的沉疴痼疾,彻底杜绝执法不公、权大于法、法律执行难等现象。从这个意义讲,《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通过,也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校车安全得到制度赋权之后,如何让这项制度获得普遍的信仰,如何让这项制度在现实中不打折扣地得到执行,对相关职能部门与学校来说,又是一种新的考验。(编辑/冯立梅)第2页共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校车安全条例不能让校车安全条例空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