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3.10规定的“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的要求。●课标解读本课标要求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理解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培养破除落后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大胆寻找新思路的能力。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落实策略课前: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搜集相关材料。搜集典型的创新案例、资料和行为,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课上:各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师生教学互动,合作探究——判断运用,体验践行。学生资料汇总、典例展示探究、教师总结提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话题导入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我们只有如实地反映、正确地对待这种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的事物,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何为批判的精神和态度?就是要求我们树立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方式二:情景导入漫画中的那些人不敢或不愿听到、看到甚至读到新事物,在新事物面前或顽固不化或惊恐万状,这样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怎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那么创新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教学地位分析1高二学生在通过第七、八、九课的学习之后,能够用思想方法的视角回答“世界是怎么样的”,能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辩证否定观是辩证法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框题内容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通过课上对这些疑问的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时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在回忆、分析和讨论探究中掌握知识。●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①看教材75~76页“辩证否定观”,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2.①看教材76~77页“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说明本课时的教学地位。⇒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注①⇒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辩证否定观”,互动方式可以利用探究问题由浅入深地实施。注②⇓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步骤6、7、8:处理探究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教师根据教学时间和内容灵活掌握,最好交由学生自主处理,参照探究1方式,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注③⇐步骤5: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题组训练”1和2,巩固探究成果。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1和2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步骤4:教师通过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注①: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注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