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重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学过程时间设计意图个人备课一、检查预习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75】完成情况。二、导入新课以问题探讨导入三、推进新课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或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基础:___________。(2)局限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的。(3)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4)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A负反馈调节。①作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状态。②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B正反馈调节。①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②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发生的变化。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__________的能力特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_______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一般越容易恢复;反之越难3130检查预习情况,为讲解新课铺垫。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讲授分析,掌握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①一般二者呈负相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a)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b)一般越弱。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与_____的协调。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人工生态系统的_______。(2)方法步骤:a铺土:_____在上,_____在下。↓b倒水:在缸内低处倒进水。↓c放置生物:依据生物生活习性合理放置。↓d放置生态缸: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_____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_____________。四、课堂训练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和预习完成课时作业本“课时作业二十”641当堂训练,检测知识运用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