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苇湖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新矿集团二零零二年七月前言苇湖梁煤矿始建于1958年,1960年按30万吨/年简易投产。为保证自治区燃煤,1966年经自治区煤炭厅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决定按年产75万吨井型扩建。1980年12月建成投产。由于小煤窑的掠夺性开采,使可采储量(+670~+730水平阶段)损失360多万吨,造成水平接续异常紧张。为缓解矿井水平接续紧张,同时为改善自治区燃煤供应紧张的局面,1988年煤炭部以(88)煤生字第386号文《关于苇湖梁煤矿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决定矿井设计能力由75万吨/年扩建到120万吨/年,并将其作为苇湖梁电厂、红雁池电厂、玛纳斯电厂的配套建设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计划。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新疆及周边省区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1958年由国家投资兴建苇湖梁煤矿。当时处于计划经济,加之国家能源短缺,煤炭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煤炭工业指标低。苇湖梁井田(即八道湾矿区)详查中间勘探是依照过去的煤炭工业技术指标进行工作,并根据当时国家有关储量的分类分级标准圈定了井田储量级别。1978年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于2002年加入了WTO国际经济组织。近几年,我国煤炭市场产大于销,新疆煤炭市场情况更加突出,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特别严重,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主要来自燃煤,1998年国务院将乌鲁木齐列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为了满足乌鲁木齐市的环保要求,1999年6月由新疆技术监督局制定发布了乌鲁木齐城市用煤标准,标准号为DB65/032—1999。我矿上级主管部门乌鲁木齐矿务局,已由过去行政主管部门经过改制转变成为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进入市场寻求企业发展。根据我矿1987年编制的《苇湖梁煤矿矿井地质报告》、当前国家储量管理有关规定、乌鲁木齐城市用煤的有关环保标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国家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以及资源储量套改的规定,对苇湖梁井田煤炭资源储量重新核实,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新矿(集团)苇湖梁煤矿矿长贾新勇副矿长总工王健生技部部长蒋新军地测副部长郭新华项目负责及主编:郭新华资源储量计算及制表:郭新华、毕力格资源储量绘图及描图:郭新华、郭勇、毕力格、杨涛、刘培超、张军、肖习金、徐新文、周建新、陈华剑、刘树珍校对:郭新华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第二节人文第二章井田开发建设情况第一节井田开发史第二节矿井生产规模第三节矿井开拓概况第四节矿区范围及开采范围第五节矿区范围内小窑分布情况第六节井田地质勘探第七节生产阶段地质资料审批情况第三章矿井地质第一节矿井地质第二节井田地质构造第三节含煤地层第四节煤组划分及煤层第五节煤的物理性质第六节煤的变质程度及牌号第七节煤的化学性质第八节筛选分析第四章井田水文地质第一节井田地表水系第二节井田含水层第三节井田气象第四节降水量与矿井排水量相关关系第五节矿井水害水灾第六节防治水工程第五章矿井开采条件第一节矿井采煤方法第二节矿井地质条件类型第三节矿井工程地质条件第四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别第六章矿井资源回收情况第一节2001年末资源回收情况第七章煤尘、瓦斯和煤的自燃第一节煤尘第二节矿井瓦斯第三节煤的自燃第八章资源储量计算第一节资源储量计算边界第二节煤炭工业技术指标第三节可行性评价第四节矿井资源储量类别及计算方法第五节资源储量第九章采勘对比第一节地质构造对比第二节煤层对比第三节煤层稳定性对比第四节水文地质对比第五节矿井开采地质类别对比第六节对原勘探工作的评价附录附录一:苇湖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表附录二:苇湖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附图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苇湖梁煤矿坐落于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苇湖梁,工业广场位于水磨沟河东、西两岸,距乌市北门九公里。苇湖梁井田西与六道湾井田相邻,东与碱沟井田相邻。井田内现有企业有苇湖梁电厂、兵团四建、乌市造纸厂、乌市化工厂等。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87°40′,北纬43°52′。并有五公里铁路专用线与兰新铁路接轨,七道湾公路横穿矿...